以快乐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三 )


但是直到1822年 , 才开始正式写作 , 并在两年后完工 。
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 , 这部人类音乐史上的巨著首演了 。
贝多芬由于已经全聋无法担纲指挥 , 只得坐在乐队中 。
由于此前他全聋时指挥演出出现过差错 , 他只敢背对观众坐着 。
这部伟大的作品首演异常成功 , 可是此时的贝多芬 , 已经无法听到观众的热烈掌声和欢呼了 。
直到一位乐手让他转过身来 , 他才了解到自己的成功 , 并且激动得热泪盈眶 。
可是 , 又有谁记得 , 当这部交响曲的首演取得了艺术上的巨大成功后 , 扣除演出费用 , 作曲家只拿到了可怜的420古尔登的酬金 , 还不包括需要支付的杂七杂八的零星用度 。
当朋友们把帐单递给贝多芬时 , 作曲家跨掉了…… 当时的贝多芬 , 正处在精神和物质生活极其困难的时期 。
19世纪20年代初的欧洲 , 正是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后 , 四大强国在维也纳会议上决定恢复封建君主制 , 并且迅速成立神圣同盟 , 四处镇压欧洲的时期 。
而贝多芬自己 , 贫病交加 , 还要费心费力去关心他那个不成器的侄子 。
就在这种状况下 , 贝多芬仍然创作出了这部人类欢乐的最强音!
请问欢乐颂是谁写的?
欢乐颂(贝多芬) 适用于《艺术》教材 [作品介绍]合唱交响曲与贝多芬《欢乐颂》 1793年1月 , 德国诗人席勒的朋友、波恩大学法学教授菲舍尼希写信给席勒夫人夏洛蒂说:有一位青年抱着伟大而崇高的志向 , 要把席勒的《欢乐颂》一节一节地谱成音乐 。
”这个青年就是贝多芬 , 当时他住在波恩 , 只有23岁 。
贝多芬在1798年和1812年 , 都曾为《欢乐颂》的音乐起过稿 。
1812年写的《欢乐颂》主题 , 后来用于1814年10月完成的《C大调命名日节庆序曲》(作品115) 。
贝多芬在1795年前后用毕尔格的诗作曲的歌曲《互爱》和《合唱交响曲》末乐章中《欢乐颂》的主题 , 在音调上有密切的联系 , 可以说是《欢乐颂》主题的前身 。
后来贝多芬在1808年的《c小调钢琴合唱幻想曲》(作品80)中又借用这个曲调作为主题 , 唱的是库夫纳歌颂音乐的魅力的诗 。
《钢琴合唱幻想曲》的合唱部分 , 是为写作《合唱交响曲》的终曲而作的一次尝试;1824年3月 , 贝多芬在写给普洛勃斯特的信里说过:《合唱交响曲》的终曲 , 是“按照《钢琴合唱幻想曲》的格调写的 , 但规模则远较宏大 。
”由此可见 , 贝多芬为《欢乐颂》谱曲的意图 , 从1793年开始 , 前后琢磨了30年 , 才最后在《合唱交响曲》中完成的 。
《合唱交响曲》完成于卡尔斯巴德决议以后、一切自由思想和民主运动都遭到残酷镇压的反动时期 。
1824年5月在维也纳刻伦特纳托尔戏院初次演出时 , 听众反映的热烈是空前的 。
贝多芬出场时 , 受到听众五次的鼓掌欢呼 , 以致遭到了警察的干涉;但站在乐队中背对着听众的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 。
幸而女低音歌手翁格尔牵着他的手转过身 , 才“看到”了听众的欢呼 。
从初演出所引起的异乎寻常的情绪 , 可以看出 , 歌唱欢乐 , 也就是歌唱自由 , 在当时有何等深切的现实意义 。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简介: 这部交响曲于1824年全部写成并在维也纳首演 , 获得很大成功 。
这部被瓦格纳称为达到了交响曲艺术的顶峰 , 很大成功 。
这部被瓦格纳称为达到了交响曲艺术的顶峰 , 没有人可以超过了它”的“欢乐交响曲” , 是在贝多芬精神和物质生活都很困苦的日子里写就的 ,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贝多芬自己并没有享受过欢乐 , 但是他把伟大的欢乐奉献给所有的人 。
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 , 是他“从黑暗到光明、从痛苦到欢乐、从斗争到胜利”创作思想的总结 。
第四乐章分三个部分 , 《欢乐颂》是它的第二部分 。
在第一部分里 , 原来有段宣叙调的唱词 , 开始是说:不 , 这会使我们想起过去的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