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快乐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四 )


今天是胜利的日子 , 应该用歌舞来庆祝 。
”接下去 , 乐队先后三次分别演奏第一、第二和第三乐章的音乐主题或主题动机 。
贝多芬不甚满意 。
当木管乐器演奏《欢乐颂》主题动机时 , 他听了之后 , 立即说:啊 , 这才是我所需要的!但是 , 它演奏的还只是《欢乐颂》的雏形 , 还没有成熟 。
后来贝多芬把用人声演唱的宣叙调删掉 , 改成用低音弦乐器来提问 , 效果也很好 。
而且由于前面没有出现人声 , 当第二部分人声时 , 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
经过乐队“酝酿”之后 , 出现男中音独唱:“哦 , 朋友!何必总是这一套老调 , 不如让我们歌唱一些更动听、更快乐的吧 。
”于是 , 他首先唱出了《欢乐颂》的第一段歌词 , 然后合唱加以重复 。
一些歌集上作为歌曲刊登的 , 仅仅是合唱的前一部分 。
在这之后 , 还有十几个变奏 。
有的是进行曲风格 , 有的是赋格曲 。
贝多芬欢乐颂赏析
《d小调第九(合唱)交响曲》(1822-1825),Op.125Symphony No.9 in D minor "Choral", Op.125你可能留意到 , 贝多芬的《第八交响曲》创作于是1812年 , 而《第九交响曲》却是直到10年之后的1822年才开始构思、谱写 。
这十来年之间 , 贝多芬经历了一些什么?了解这段历史 , 对于我们了解《第九交响曲》的诞生过程是有重要意义的 。
首先必须提到的是一部名为《战争交响曲》的作品 , 他并没有被编入贝多芬的编号交响曲内 。

【以快乐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在完成《第八交响曲》之后一年 , 也就是1813年 , 贝多芬谱写了《战争交响曲》 , 虽然如今大家对这部作品的了解甚至还不如贝多芬早期的两部交响曲 , 但在当时却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
因为《战争交响曲》是一部“应景”的作品 , 1813年的6月21日 , 英国将军威灵顿率领英国远征军大破法国军队 , 这次战斗加速了拿破仑的最终灭亡 。
消息传到了作曲家的耳朵里 , 贝多芬为之兴奋(所以这部作品也通常被称为“威灵顿的胜利”) 。
关于贝多芬和拿破仑之间的渊源 , 在推荐英雄交响曲段落的时候 , 我们有过详细的介绍 。
虽然1813年是贝多芬非常不景气的一年 , 但他的创作灵感还是被威灵顿将军的胜利所激发 , 《战争交响曲》很快就写作完成了 。
作品包括两大部分——“战争”和“胜利交响曲” 。
在前面一部分 , 贝多芬用充满冲突和对抗的旋律 , 以及充满“火药味”的配器营造出了一个逼真的战争场面 。
而在后一部分 , 主要以英国国歌《愿主保佑国王》为主调 。
从历史评论来看 , 这部作品在诸多方面都算不上贝多芬交响作品中的上等之作 , 但是作曲家本人还是比较喜欢她 。
其实《战争交响曲》原本只是一首普通的乐曲 , 但是贝多芬为了使其能够以宏大的气势出现在音乐会舞台上 , 花了不少精力将之改编为管弦乐曲 , 甚至加上了“交响曲”的头衔 。
由此可见 , 贝多芬对于拿破仑背叛革命 , 继而侵略欧洲各国的行为感到极度愤慨 。
所以当拿破仑战败之后 , 作曲家也非常想用音乐把此时此刻自己激昂的感受描写下来 , 并流传下去 。
不过可惜的是 , 《战争交响曲》和贝多芬其他交响曲深刻的思想性相比 , 显得过于肤浅 。
而且过了数年以后 , 贝多芬自己也意识到了这部作品的粗糙之处 , 甚至自己为之检讨过 。
虽然作品当时红极一时 , 但如今和贝多芬其他九首交响曲被成百上千次录音的“待遇”相比 , 《战争交响曲》的录音如今是相对比较少的 。
《战争交响曲》虽然只是“昙花一现”的应景作品 , 但是在当年却给贝多芬带来了更高的声誉 。
在1813年12月8日贝多芬作品的专场音乐会上 , 作曲家亲自上阵担任指挥 。
两部重头作品被上演——创作于前一年的《第七交响曲》直到这一天才真正公开首演 , 而《战争交响曲》更是作为贝多芬的新作第一时间展现在维也纳听众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