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苦难的古诗词|越多越好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易安<声声慢>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孤儿生(出生) , 孤子遇生(遭遇不幸的生活处境) , 命独当苦 。
《诗经》中有一部分就是关于劳动人民的诗歌 , 比如我们语文课本中学过的《伐檀》:
坎坎伐檀兮 , 寘之河之干兮 , 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 , 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 ,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 , 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 , 寘之河之侧兮 , 河水清且真猗 。不稼不穑 , 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 , 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 , 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 , 寘之河之漘兮 , 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 , 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 , 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 , 不素飧兮!
还有一首也是比较出名的 ,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 ,  伐薪烧炭南山中 。
满面尘灰烟火色 ,  两鬓苍苍十指黑 。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
可怜身上衣正单 ,  心忧炭贱愿天寒 。
夜来城外一尺雪 ,  晓驾炭车辗冰辙 。
牛困人饥日已高 ,  市南门外泥中歇 。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
手把文书口称敕 ,  回车叱牛牵向北 。
一车炭 , 千余斤 ,  宫使驱将惜不得 。
半匹红纱一丈绫 ,  系向牛头充炭直 。
还有杜甫的“三吏”“三别” , 即:《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的简称 。这六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年)三月 , 有计划、有安排写成的作品 。当年三月 , 唐朝六十万大军败于邺城 , 国家局势十分危急 。为了迅速补充兵力 , 统治者实行了无限制、无章法、惨无人道的拉夫政策 。杜甫亲眼目睹了这些现象 , 怀着矛盾、痛苦的心情 , 写成这六首诗作 。这次战争 , 与天宝年间的穷兵黩武有所不同 , 它是一种救亡图存的努力 。所以 , 杜甫一面深刻揭露兵役的黑暗 , 大骂“天地终无情” , 一面又不得不拥护这种兵役;他既同情人民的痛苦 , 又不得不含泪安慰、劝勉那些未成丁的“中男”走上前线 。百姓在难以忍受的残酷压迫下 , 妻劝夫 , 母送子 , 先后走上战场 , 有的老妪甚至献出了生命 。杜甫在揭露统治阶级凶残苛暴的同时 , 以无限同情和感激的心情 , 用唯妙唯肖的笔触 , 歌颂了广大的人民 。“三吏”与“三别” , 表现手法不尽相同 , 所谓“三吏夹带问答叙事 , 三别纯托送者行者之间” 。在“三吏”中 , 因为夹带问答 , 所以杜甫本人出场;在“三别”中 , 因为通篇都是人物的独白 , 所以杜甫没有露面 。从文学源流上看 , “三吏”“三别”上承《诗经》、汉乐府风格 , 下启白居易诸人新乐府 , 是杜甫现实主义创造的一个顶点 。
李 绅《悯 农》
春 种 一 粒 粟 , 
秋 收 万 颗 子 。
四 海 无 闲 田 , 
农 夫 犹 饿 死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酒肉臭 , 路有冻死骨 。
白居易《卖炭翁》
可怜身上衣正单 , 心忧炭贱愿天寒 。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 , 疑是民间疾苦声 。
些小吾曹州县吏 , 一枝一叶总关情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 。
李白《丁都户歌》:反映纤夫之苦 。
云阳上征去 , 两岸饶商贾 。
吴牛喘月时 , 拖船一何苦 。
水浊不可饮 , 壶浆半成土 。
一唱督护歌 , 心摧泪如雨 。
万人凿盘石 , 无由达江浒 。
君看石芒砀 , 掩泪悲千古 。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我宿五松下 , 寂寥无所欢 。
田家秋作苦 , 邻女夜舂寒 。
跪进雕胡饭 , 月光明素盘 。
令人惭漂母 , 三谢不能餐 。
杜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