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军容的成语( 三 )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描写抗金军队军容声威,阅兵练武...
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编辑本段]概况【作品名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创作年代】南宋【作者姓名】辛弃疾【作品体裁】词[编辑本段]原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
可怜白发生![2][编辑本段]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
军营将士都能分到犒劳的烤牛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
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搏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 。
只可惜已成了白发人![编辑本段]作者作者辛弃疾辛弃疾[3](1140-1207)南宋词人 。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
一生力主抗金 。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
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
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
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
有《稼轩长短句》 。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4][编辑本段]赏析此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 。
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 。
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挑”亮了“灯”,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连串问题,只要细读全词,就可能作出应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说明 。
“此时无声胜有声” 。
用什么样的“说明”还能比这无言的动作更有力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呢?“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 。
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 。
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 。
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 。
而刚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 。
“梦”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 。
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 。
这号角声,多么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啊!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 。
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
三、四两句,可以不讲对仗,词人也用了偶句 。
偶句太多,容易显得呆板;可是在这里恰恰相反 。
两个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
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 。
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 。
这个“秋”字下得多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
按谱式,《破阵子》是由句法、平仄、韵脚完全相同的两“片”构成的 。
后片的起头,叫做“过片”,一般的写法是:既要和前片有联系,又要“换意”,从而显示出这是另一段落,形成“岭断云连”的境界 。
辛弃疾却往往突破这种限制,《虞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