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西湖的诗( 二 )
(淡妆浓抹 一作:浓妆淡抹)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
注释①湖:即杭州西湖 。
②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
③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
④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
⑤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 。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
⑥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
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 。
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 。
“潋滟”,波光闪动 。
“空蒙”,烟雨迷茫 。
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 。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 。
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 。
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 。
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 。
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 。
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 。
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 。
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 。
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 。
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 。
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 。
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苏东坡写的关于惠州西湖的诗
1、《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宋 苏轼霜余已失长淮阔 。
空听潺潺清颍咽 。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
草头秋露流珠滑 。
三五盈盈还二八 。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
2、《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3、《八声甘州·寄参寥子》宋代:苏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
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
4、《卜算子·感旧》宋 苏轼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 。
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
- 写在人生的插页
- 清明节|2022清明节烧纸要写小辈的名字吗
- 《重写晚明史:朝廷与党争》的读后感大全
- 批判性思维与说服性写作读后感锦集
- 轻描淡写的人生
- 《人生如逆旅,幸好还有苏轼》读后感100字
- 苏轼:养一个好心态,顶得上世间一切良药
- 皮衣|皮衣上写着羊皮革是真皮吗
- 批判性思维与写作读后感精选
- 死梦者之歌与阴郁的抄写员经典读后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