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米有关的古诗词( 二 )


诸葛亮班师回朝,途中必须经过泸水,军队车马准备渡江时,突然狂风大作,浪击千尺,鬼哭狼嚎,大军无法渡江 。
此时诸葛亮召来孟获问明原因,原来,两军交战,阵亡将士无法返回故里与家人团聚,故在此江上兴风作浪,阻挠众将士回程 。
大军若要渡江,必须用49颗蛮军的人头祭江,方可风平浪静 。
诸葛亮心想:两军交战死伤难免,岂能再杀49条人命?他想到这儿,遂生一计,即命厨子以米面为皮,内包黑牛白羊之肉,捏塑出49颗人头 。
然后,陈设香案,洒酒祭江 。
从此,在民间即有了"馒头"一说,诸葛亮也被尊奉为面塑行的祖师爷 。
明代郎瑛在其笔记《七修类稿》中记载:"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
诸葛亮创始的馒头,毕竟里面加上了牛羊肉馅,工序复杂且花费较多 。
于是,后人便将做馅的工序省去,就出现了白馒头(不带馅的) 。
包子这种面食制品大约在魏、晋时便已经出现 。
但包子的原名却叫"馒头" 。
晋代束皙在《饼赋》中说,初春时的宴会上宜设"曼头" 。
这里所说的"曼头"其实就是包子 。
至于"包子"这个名称的使用,则始于宋代 。
在《爱竹淡谈薮》一书中载:"宋朝有个叫孙琳的大夫,为宋宁宗治淋病,就是用馒头包大蒜,淡豆豉,每日服三次,三日便病除,被人们视为神医 。
"宋代著名的大诗人陆游不仅写了《笼饼》诗称赞,对其诗亦还自作注释;其《笼饼》诗云:"昏昏雾雨暗衡茅,儿女随宜治酒肴,便觉此身如在蜀,一盘笼饼是豌巢,"陆游的注释为:"蜀中杂彘(即猪)肉作巢(即馅)的馒头,佳甚,唐人止谓馒头为笼饼 。
"由此可见,当时四川用猪肉合面做的馒头,就已经很有名了 。
北宋陶谷的《清异录》就谈到当时的"食肆"(卖食品的店铺)中已有卖"绿荷包子"的 。
南宋耐得翁在《都城纪胜》中说,临安的酒店分茶饭酒店、包子酒店、花园酒店三种,而包子酒店则专卖鹅鸭肉馅的包子 。
可见这一时期包子已经很普遍了 。
古代有哪些描述大米的古诗词
1、谪岭南道中作 唐代:李德裕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
译文 这里的风俗很特别,五月即收稻米,三更公鸡就打鸣,每当涨潮,它还会按时啼叫,这时津吏就会通知乡民潮汛要来了 。
这一切让人一时难以适应,看着那鲜艳欲滴的红槿花,听着那树上越鸟的鸣叫,想到想起家乡,这谪居岁月何时是个尽头,想起这些真是肝肠寸断 。
2、社日 唐代: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
译文 鹅湖山下稻梁肥硕,丰收在望 。
牲畜圈里猪肥鸡壮,门扇半开 。
夕阳西沉,桑柘树林映照出长长的阴影 。
春社结束,家家搀扶着醉倒之人归来 。
3、新凉 宋代: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
译文 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水波微漾,整齐的稻子如刀削一般 。
清晨的阳光穿过树叶,投影在地上,晨雾在树间缭绕 。
黄莺也喜欢早晨的清凉时光,在青山的影子里欢快的啼鸣 。
4、悯农二首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5、送友人南归 唐代:王维 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 。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
译文 郧国的稻田茁壮秀颀,楚地的菰米收获在即 。
我在北方将你牵挂,常常倚门南望,好像远远地看到你穿着孝敬父母的老莱衣 。
...
与雨有关的古诗词 片段 文章 有赏析的最好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
——韩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