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格式怎么样?( 三 )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本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朱熹认为,重在为学 。“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 。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思德修养 。
3.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
本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 。本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本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想结合,方能所得 。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译文: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 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 其乐 。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本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清平乐道的高尚品质 。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
本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 。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
本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贫图不义之财 。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译文: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