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编《看花灯》诗句( 二 )


受中华文化影响,在亚洲华人地区,许多国家的庙宇中,灯笼也是相当常见的物品 。
花灯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 。
花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它酬神娱人,既有“傩戏”酬神的功能,又有娱人娱乐的价值,现代社会多于春节、元宵等节日悬挂,为佳节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看花灯...
描写花灯的诗词 1、翠被花灯[宋] 欧阳修 《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 已折叠1条欧阳修的查询结果2、花灯竟起[宋] 无名氏 《失调名》 已折叠1条无名氏的查询结果3、万朵花灯夜宴[宋] 刘辰翁 《水调歌头·仙掌下驰道》4、嚼花灯冷[宋] 吴文英 《夜游宫·窗外捎溪雨响》5、洞房花灯夜[宋] 释云岫 《偈颂二十三首》6、相对梅花灯欲昏[宋] 方岳 《除夜》7、罗扇夹花灯[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8、万盏花灯罗列[宋] 窃杯女子 《念奴娇·桂魄澄辉》9、春风九市花灯[元] 王恽 《望月婆罗门引 燕城元夕有感,且去岁汴梁行》10、月下对花灯下字[宋] 郑刚中 《眠昏》11、元夜花灯下陇畦[现代] 聂绀弩 《刨冻菜》12、眼花灯下字[宋] 范成大 《寒夜观雪》13、风流百巧花灯手[宋] 孙嵩 《姑苏元夕》14、客行不趁花灯市[宋] 葛绍体 《乐清道中二首》15、自点臼花灯[宋] 杨万里 《再入城,宿张氏庄,早起,进退格》16、烂赏花灯十里香[宋] 张镃 《灯夕》17、剩看花灯万点红[明] 杨基 《癸丑元日》18、花灯十里正迢迢[明] 杨宛 《元夜有感》19、雨花灯影共春愁[明] 吕伯刚 《次韵滕至刚先生别后见寄之作》20、花灯百队走儿童[明] 周天球 《中秋长干曲三首》21、风谢欲花灯[宋] 施枢 《清夜》22、夜阑频点照花灯[明] 梁氏 《落花(六首)》23、吴家堂上看花灯[明] 袁凯 《偕黄叔明王元吉钱伯云张梦辰金彦振元夕观灯》24、花灯在处如人好[明] 郑之文 《金陵元夕篇》25、卿月花灯彻夜明[明] 梦苏道人 《邀祝秀才(二首)》
形容“花灯”的诗句有哪些? 1. 曲屏深幌解香罗,花灯微透 。
《滴滴金·尊前一把横波溜》 2. 弦管千家沸此宵,花灯十里正迢迢 。
《元夜有感》 3. 卿月花灯彻夜明,吟肩随处倚倾城 。
《邀祝秀才(二首)》 4. 剩绮余芬还有韵,夜阑频点照花灯 。
《落花(六首)》 5. 月下对花灯下字,年来渐觉老上关 。
《眠昏》 6. 插花呼酒少年场,烂赏花灯十里香 。
《灯夕》 7. 起吹松叶烬,自点臼花灯 。
杨万里 8. 风流百巧花灯手,犹是夫差国里人 。
《姑苏元夕》 9. 雨粘初藓壁,风谢欲花灯 。
《清夜》 10. 高眠茅屋人亦老,相对梅花灯欲昏 。
《除夜》 11. 故宫盆景嵌珠宝,元夜花灯下陇畦 。
《刨冻菜》 12. 春风九市花灯 。
尚忆东楼行乐,谈笑故人情 。
13. 桂魄澄辉,禁城内、万盏花灯罗列 。
《念奴娇·桂魄澄辉》 14. 讶鼓通宵,花灯竟起,五夜齐开 。
《失调名》 ...
看花灯的来历 花灯,又名灯笼 。
灯笼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汉族传统民俗工艺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纸或者绢作为灯笼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条制作,中间放上蜡烛或者灯泡,成为照明工具 。
受汉族文化影响,在亚洲华人地区,许多国家的庙宇中,灯笼也是相当常见的物品 。
起源:花灯起源于唐代,盛于明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 。
中国历代花灯的制作十分讲究,品种繁多 。
如明朝画家唐寅有诗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心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到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
”神话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 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
天帝知道 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 。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 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 不知如何是好 。
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 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 放烟火 。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 。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 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 。
人们就 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