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朗诵会两百字的经典诗歌( 五 )


这两句诗还好在它不单写景 , 而且寓情于景 。
李白另有两句诗:“瑶台雪花数千点 , 片片吹落春风香” , 二者同样写雪 , 同样使用了夸张 , 连句式也相同 , 在读者心中引起的感受却全然不同 。
一个唤起了浓郁的春意 , 一个渲染了严冬的淫威 。
不同的艺术效果皆因作者的情思不同 。
这两句诗点出“燕山”和“轩辕台” , 就由开头泛指广大北方具体到幽燕地区 , 引出下面的“幽州思妇” 。
作者用“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等一连串的动作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 塑造了一个忧心忡忡、愁肠百结的思妇的形象 。
这位思妇正是由眼前过往的行人 , 想到远行未归的丈夫;由此时此地的苦寒景象 , 引起对远在长城的丈夫的担心 。
这里没有对长城作具体描写 , 但“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一句可以使人想到 , 定是长城比幽州更苦寒 , 才使得思妇格外忧虑不安 。
而幽州苦寒已被作者写到极致 , 则长城的寒冷、征人的困境便不言自明 。
前面的写景为这里的叙事抒情作了伏笔 , 作者的剪裁功夫也于此可见 。
“别时提剑救边去 , 遗此虎文金鞞靫” , “鞞靫”是装箭的袋子 。
这两句是写思妇忧念丈夫 , 但路途迢远 , 无由得见 , 只得用丈夫留下的饰有虎纹的箭袋寄托情思 , 排遣愁怀 。
这里仅用“提剑”一词 , 就刻画了丈夫为国慷慨从戎的英武形象 , 使人对他后来不幸战死更生同情 。
因丈夫离家日久 , 白羽箭上已蛛网尘结 。
睹物思人 , 已是黯然神伤 , 更那堪“箭空在 , 人今战死不复回” , 物在人亡 , 倍觉伤情 。
“不忍见此物 , 焚之已成灰”一笔 , 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思妇将种种离愁别恨、忧思悬想统统化为极端痛苦的绝望心情 。
诗到此似乎可以结束了 , 但诗人并不止笔 , 他用惊心动魄的诗句倾泻出满腔的悲愤:“黄河捧土尚可塞 , 北风雨雪恨难裁” 。
“黄河捧土”是用典 , 见于《后汉书·朱浮传》:“此犹河滨之人 , 捧土以塞孟津 , 多见其不知量也” , 是说黄河边孟津渡口不可塞 , 那么 , “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滔滔黄河当更不可塞 。
这里却说即使黄河捧土可塞 , 思妇之恨也难裁 , 这就极其鲜明地反衬出思妇愁恨的深广和她悲愤得不能自已的强烈感情 。
北风号怒 , 飞雪漫天 , 满目凄凉的景象更加浓重地烘托出悲剧的气氛 , 它不仅又一次照应了题目 , 使首尾呼应 , 结构更趋完整;更重要的是使景与情极为和谐地交融在一起 , 使人几乎分辨不清哪是写景 , 哪是抒情 。
思妇的愁怨多么象那无尽无休的北风雨雪 , 真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尾这两句诗恰似火山喷射着岩浆 , 又象江河冲破堤防 , 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
...
马上求一篇一百至两百字的写人的诗歌 现代诗歌:爸爸的肩膀爸爸的肩膀是山 , 撑起了我的一片蓝天 。
小时候 , 最喜欢的事 , 就是骑在他肩膀上 。
让他拽着我的小手 , 一路奔跑 。
那是的天好蓝 , 草好绿 , 爸爸的肩膀 , 记载了多少我童年快乐的时光 。
爸爸的肩膀是港湾 , 我的梦想曾经在这里起航 。
每天晚上 , 最向往的事 , 就是枕着他的肩膀 , 让他亲吻我的小脸 , 进入梦乡 。
那时的梦好美好甜 。
爸爸的肩膀 , 承载了多少我成长途中的烦恼忧伤 。
爸爸的肩膀是一把长长的阶梯 , 我扶着他一步一步向上爬 。
爬到我也成了山 , 成了港湾 。
再向下看看 , 爸爸的肩膀啊!原来你一直都在!
古代诗歌鉴赏100到 200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 ,  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
【赏析】 王昌龄和李白都是唐时著名的诗人 , 两人是很要好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