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中的名句( 四 )


为排遣愁绪,原本对佛老倾情的李商隐与佛教的缘分更深 。
所谓“三年已来,丧失家道 。
平居忽忽不乐,始克意事佛 。
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 。
这种感情基调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审美情趣,使得他的诗作内容更多取向内心体验,逐渐形成一种悲哀伤感、典丽精工、迷惘虚幻、抽象朦胧、禅悟自适的诗风 。
《锦瑟》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锦瑟:绘有锦缎般美丽花纹的瑟,据说原先有五十根弦,后改为二十五弦,声调悲凉 。
诗的开头作者不写他物,以“锦瑟”开题,以“无端”发问,而后以“思”引出对“华年”的叹息,看似刻意为之,实是自然而成 。
瑟的锦缎花纹,不就是自己的花样年华?瑟的悲凉声调,不就是自己的痛苦一生?华年已逝,如锦瑟有五十弦没有理由、无须解释,即使解释也无从说起,而锦瑟的一弦一柱弹出的一音一节,却不能不勾起作者对华年往事的追忆 。
叹年华盛景已逝,寓心中难言之悲,音繁绪乱,怅惘难奈,发为首句,感人至深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中间四句各用一个典故 。
第三句用《庄子·齐物论》中庄生梦蝶的故事,庄生,即庄子,战国时哲学家,据说他曾梦见自己变成蝴蝶,逍遥自在地飞翔,醒后竟不辨己蝶 。
第四句用《华阳国志》中杜鹃啼血的故事,望帝,古代蜀国国君杜宇,国亡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每到春天便悲啼不止、直至出血 。
第五句用《博物志》里海中鲛人(神话中的人鱼)泣泪成珠的故事 。
传说珍珠是由海里鲛人的眼泪变的 。
《新唐书·狄仁杰传》以“沧海遗珠”比喻人才被埋没 。
第六句源自南北朝干宝《搜神记》 。
传说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小女儿紫玉爱慕韩重,并想嫁给他,但没有成功,因此郁闷而死 。
韩重从外地游学回来,前往她的墓上哀悼 。
忽然紫玉现出原形,赠送明珠给韩重,并对他唱歌 。
韩重想抱住她,紫玉却像轻烟一般不见了 。
唐戴叔伦以“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形容可望而不可即的诗景(见司空图《与极浦书》) 。
四个典故,每个典故一个意象,潜蕴着作者对自己今生今世爱情、事业、理想、追求的痛苦反思 。
庄生晓梦迷蝴蝶,抱负成虚;望帝春心托杜鹃,理想幻灭 。
玲珑剔透的沧海明珠,本为稀世珍宝,如今却只是在明月映照之下,成盈盈之“珠泪”,独自被遗弃在沧海;自己追求的对象,如同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
佛经云:“一切诸相,即是非相”,“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又云“求不得苦”,“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
”深谙无常之理的诗人清楚地知道,锦瑟华年的一切,终将离己而去,替代它们的将是凄迷欲断的蝶梦,椎心泣血的鹃啼,寂寥映月的珠泪,随风而逝的玉烟……果然,人生无常,疾如川驶 。
刹那间理想破灭、刹那间追求落空、刹那间欢爱如烟,刹那间青丝成雪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然醒悟之时已风光不再 。
即使是当时已惘然无尽,又何况如今独自抚思 。
如泣如诉的悲剧式诘问,让诗人陷入“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的深深的思索与迷惑之中,从而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
李商隐以其独特的感情体验,感悟到了色相俱空、有求皆苦、无常幻灭、求不得苦的佛教真谛 。
只是,诗人毕竟是血肉之躯,他明知追求幻灭,色相皆空,却仍然跳不出世俗的牢笼,仍然对理想、青春、爱情执着沉迷、热情讴歌、无比眷恋,走向了与佛学离情去欲、心不住境的相反的途径 。
也难怪在诗的结尾感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李商隐的诗的分类 政治和咏史 。
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 。
其中《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随师东》、《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作品 。
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