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诗词及译文( 七 )


”②溪亭:一说此系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大明湖畔;二说泛指溪边亭阁;三说确指一处叫做“溪亭”的地名(因苏辙在济南时写有《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诗);四说系词人原籍章丘明水附近的一处游憩之所,其方位当在历史名山华不注之阳 。
因为“历城北二里有莲子湖,周环二十里 。
湖中多莲花,红绿间明,乍疑濯锦 。
又渔船掩映,罟罾疏布 。
远望之者,若珠网浮杯也”(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一) 。
大约在李清照十五岁时,按照相传的风俗,用簪束发叫“上头” 。
“上头”日要选在天气和暖之时,以便外出游乐 。
“婉娩新上头,湔裙出乐游”(梁简文帝《和人渡水诗》) 。
禀性极喜烟霞游乐的女词人,其终生记忆犹新的这次溪亭之游,或许正是上述古老风俗的沿袭,亦当是她从故乡湖山佳境中,所汲取的最初的创作素材 。
[1]③藕花:荷花 。
以上四句意近“访渎搜渠”的郦道元的“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水经注·沔水》)之句 。
④争渡:即“怎渡”的意思,慌忙划船,夺路急归,从而打破天籁宁静,惊起荷丛深处之栖息水鸟 。
⑤鸥鹭:泛指水鸟 。
作品译文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日暮时分,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 。
一直玩到兴尽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
怎样才能划出去,船儿抢着渡过,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
作品赏析这首小令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写的是作者回忆在溪亭那个地方,驾船游湖的经历 。
作者从发生在归途中的轶事切入,用大跨度的跳跃的笔法,将游玩的过程及湖中美景俱都包含在三十三个字的篇幅中 。
第一句说明了时间地点,第二句开始作者已经在归途中了 。
其间,一个“醉”字,作为线索,兼写美景醉心,美酒醉人 。
在这两句中间的空挡,留下极大空间,让读者自由发挥主观想象 。
第三、四句写出天色渐晚,来时那勃勃兴致,已挥洒殆尽,不由地暗生倦怠,便带着几分醉态,几分慵懒,漫不经心调转船头,准备靠岸归家 。
不想,却将船驶入了湖中荷花最茂密、最旺盛的水域 。
第五句争渡、争渡,明写作者奋力摇动船桨,努力克服荷叶、莲花的滞阻;暗写湖中美景——那写荷叶、莲花足以滞船,那是多么的茂盛、密集的一片美丽水域啊!试想难道这世上还有比花更美的吗?结尾一句,作者用奋力划动船桨,桨橹击打水面发出的声音,惊飞了已回到栖息地——岸边沙滩的水禽;以及已经分辨不出是何种水禽,来写浓浓的暮色 。
这一句中又包含了作者以自己流连至晚,来赞叹湖中美景 。
李清照的词,遣词造句,多有所创新,看来一目了然,却又引人入胜,耐人咀嚼、思索 。
这首词写日暮,并没有渲染“落日镕金,暮云合璧”的景象,写藕花,也没有描绘“红稀香少”的情态,全篇虽无写景,却是处处有景,情由景发,情景交融 。
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鲜明、完美的艺术形象,集中表现了作者的强烈感情 。
她不愧是抒情词的杰出的作家 。
李清照的《如梦令》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李清照的《如梦令》的诗句意思是: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 。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 。
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李清照的《如梦令》的详细解释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
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 。
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 。
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 。
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