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如何理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如何理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有朋友提出,孔子那么伟大,为什么他提出的是君君臣臣和仁,却不提自由呢?仿佛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念,专门是为了奴役劳动人民一样 。孔子纵然没有提出自由的思想,但自由的因子,也体现在他的儒家思想中 。
其实,这正是一种无视历史逻辑的思想 。这就相当于问慈禧太后为何不用空调一样可笑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如何理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如何理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任何一个思想家的思想,总离不开他所生活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离不开生养他的土地所提供的环境滋养,因此,一个思想家的思想,总离不开他所处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影响 。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而儒家学说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学,主要思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人与人的基础上,儒家进一步提出了如何解决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这是儒家哲学思考并力求解决的主要关系 。
孔子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首先提出了“仁者爱人”的学说 。孔子希望人与人之间不是西方所谓的人与狼百思特网之间的关系,更不是“他人即地狱”的模式,而倡导人与人之间要用爱连接,倡导人人都付出一颗爱心,以建设一个以爱为中心、以秩序为手段的大同世界 。
但儒家又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 。孔子看到,事实上,人是不可能爱每一个人的 。所以孔子提出爱有差等的原则 。所谓爱有差等,就是我们要把爱首先给身边的人,给我们最应该爱的人 。也就是说,人首先要爱父母,这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就是孝的原则;然后要爱兄弟姐妹,这是悌;然后按照君主、朋友等顺序,给他们应有的爱 。给君主以及国家的爱,叫做忠,给朋友的爱叫做信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如何理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孔子倡导“忠恕之道” 。“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人与人之间应该遵循互帮互助的原则;而“恕”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倡在人际交往中,用推己及人的方法,用宽恕之道谋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美好 。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立”的自由,有“达”的自由,但我们还要允许别人也有“立”的自由,有“达”的自由 。自己的自由不能侵犯到别人的自由,这才是真正的“忠恕之道”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如何理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其实,孔子是崇尚自由的,他曾经说,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就“随心所欲不逾矩”了,“随心所欲”并不是说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指自己的精神和智慧已经进入一个自由的王国,但行为还是在规律与规矩的范围之内 。孔子的这句话,其实可以用另外一句话来表达:只有高度的自律,才有高度的自由 。
这样,在“忠恕之道”与“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基础之上,孔子渴望建立一个基本的社会秩序,就是礼 。而这个礼,用孔子的话说也是“名”,因为政治就是正名的艺术 。孔子在齐国提出的治国的原则,叫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意思是说,君主有君主的权力的范围,你应该有君主的样子,否则就是违礼,而臣下要有臣下的样子,父亲有父亲的样子,儿子要有儿子的样子 。这样,每个人都明白自己权力的边界,每个人都各安其位,这样的社会才和谐有序 。
因此,礼是一种自由,也是一种有边界的自由 。事实上,自由从来都是有边界的百思特网,而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的人生从来都是在秩序的范围内快乐地舞蹈 。
到这里,好玩的国学已经回答了一半的问题,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的人伦思想,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治理的思想,其中已经包含了自由的意蕴,而不是说孔子是个如同法家思想家韩非子一样的集权主义者,不给人们任何的自由 。
孔子不过没有明确提出自由的概念而已 。而用现在的标准,去苛责孔子为何没有提出自由的思想,与苛责慈禧太后逃跑的时候,为何不坐飞机或高铁一样可笑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如何理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上文说过,一个思想家的思想,永远无法超越他所处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中国文化、中国哲学之所以在人类的童年时期,就与古希腊等西方文明、西方哲学有截然不同的特征,最关键的是中国与西方的人文地理的不同 。
相对来说,中国文化主静,属于温和内敛型,注重集体人伦,心灵向内探索,渴望建立道德型的君子人格;而西方特别是古希腊文化,属于外向型,注重个人利益与自由,心灵向外探索,渴望建立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英雄人格 。这是中西方文化与哲学的根本不同,由此也带来双方的经济和社会结构的不同 。也就是说,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从一开始,就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