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女儿勒死律师母亲,藏尸行李箱:为何父母付出一切,却把孩子( 二 )


两年前,《我家那小子》里,朱雨辰和他妈妈的生活模式引起过讨论 。
对71岁的朱妈妈来说,孩子就是她的人生,因此,她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爱他 。
不让儿子做饭,不让他在外面吃饭,拍戏时,跟着儿子跑剧组;
不让儿子接古装戏和武打戏,因为她不想看到儿子被别人打;
甚至连孩子的每一段恋情,朱妈妈都会干扰 。
就这样,朱雨辰活了39年,还是孑然一身,过得压抑,却没办法去指责和怨恨一个用生命爱他的母亲 。
他也曾经放过狠话,“咱俩没法过了,你会把我搞死的……”,最后不了了之,任由母亲摆布 。
就连朱雨辰的姐姐,觉得自己做不到母亲那样尽责,40多岁了还不敢结婚,完全陷入恐婚的状态 。
在现实中,我们看过太多悲剧源自于此,当父母把人生跟孩子捆绑在一起时,子女们一般都不会过得太好 。
英国伦敦大学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儿童时期被父母过多限制行为、干涉隐私的人,长大后独立性较差,依赖性较强,幸福指数较低 。
我承认,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大概是父母的终极目标 。
俗话说,过满则溢 。
你捧在手心的爱,到头来,成了抹杀孩子个性的刀 。
就像在某一期《奇葩说》里,从小被妥当安排的傅首尔说的那样,
“我照着妈妈的定制的人生走到现在,最开心的是她妈,不是我 。”
大多数父母都忘了,完美的人生并不代表完整的人生 。
03
中国式家长的控制欲
正在毁掉孩子
心理学家李雪说,“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
试想一下,当你替孩子把人生安排得一丝不漏,那他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去年的《小欢喜》里,我们同样看到了一个被母亲把控人生后,女儿被诊断为抑郁症的极端例子 。
虽然说,英子和宋倩达成了和解,但现实往往是,有太多以爱之名的控制,深化了不可调解的家庭矛盾 。
2018年,北大留学硕士王猛写了一篇万字长文,控诉父母的控制与伤害 。
在外人看来,他是成功的,四川高考状元,考上北大出国留学 。
但是,这种成长的代价,是牺牲了他与父母的良好关系换来的 。
在王猛的信里,充满着对父母的“过度关爱”的恨 。
父母的“肆意操纵”,让他虽然成功,性格上的缺陷也尤为明显,他自称是个“情感孤儿” 。
于是,带着对父母的恨意,在回国后,王猛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整整十几年,也不再回家过春节 。
这么多年,唯一一次回家,是为了补办身份证,拿户口本才回家呆了十分钟 。
当他妈妈问能不能住一晚时,他回答不能,然后转身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