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诗句( 五 )


【注评】 青青园中葵,朝(zhāo)露待日晞(xī) 。
园;园圃,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场所 。
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 。
朝露:清晨的露水.待:动词,等待 。
日:太阳 。
晞:晒干 。
○描绘葵的形象 。
托物起兴 。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
阳春:温暖的春天 。
布:动词,这里是散布的意思 。
德泽:恩惠 。
春天把阳光、雨露带给万物,因而说是一种恩惠 。
万物:大地上的各种生物 。
生光辉:形容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样子 。
○对春天的礼赞 。
常恐秋节至,焜(kǖn)黄华叶衰 。
常:副词,表示情况或时间的持续和一贯性 。
时常 。
恐:动词,担心 。
秋节:秋季 。
至:动词,到 。
秋气肃杀,万物多因长成而趋于衰败、死亡,故尔担心 。
焜黄:颜色衰败的样子 。
华:同“花” 。
衰:衰老,衰败 。
○由春而秋,植物完成一次生命过程 。
不由得生出种种感触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 。
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朝东、向东的意思 。
海:大海 。
何:疑问代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起修饰作用 。
常用来表示对时间、处所、事物的询问 。
时:名词,时候 。
复: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某种情况的再现 。
可译作“重新”“又” 。
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西、朝西 。
归:动词,回 。
这句意思是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
○由季节转换联想到日月不居 。
孔子说;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少:少年时期 。
壮:成年时期 。
合起来指人生命力旺盛的前半生 。
努力:把力量尽量使出来 。
意即勤奋 。
老大:指人生命力衰败的老年时期 。
徒:副词,表示动作的施行没有取得成效一 。
可译为“空” 。
伤悲:悲伤 。
○归结为关于生命价值的感悟,精警动人 。
【译文】 园圃里葵菜郁郁青青, 叶上的露珠迎着旭日闪光 。
春天把雨露洒遍原野, 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
最担心的是秋风乍起, 花谢叶落又是满目凋残 。
江河奔涌啊东入大海, 岁月流逝啊有去无回 。
人生少壮不努力奋斗, 暮年悲伤可惜悔之晚矣 。
【简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 。
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
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 。
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
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 。
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 。
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 。
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 。
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 。
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 。
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 。
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 。
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 。
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
关于教师或者教师节的名人名言、谚语或格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
---------陶行知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布鲁纳 假定美德既知识,那么无可怀疑美德是由教育而来的--------苏格拉底 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佚名 教师要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昆体良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