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字怎么组词?( 五 )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①从北地来?[注]①那:奈何,为什么 。
【解答指导】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或表达技巧,一般从这几方面入手,看语言有没有特点(浅易,通俗;典雅、庄重;悲壮、豪迈;清新,质朴;委婉、生动;讽刺、诙谐等) 。
看有没有用修辞 。
看有没有用特别的表达手法,看结构上有无特点 。
头脑中有了这几方面的轮廓,就可以逐一对照诗句加以审视 。
从语言上看,出现了口语“那”,这首诗采用近似日常口语的形式,显得浅近亲切 。
从修辞上看,三四句采用对比,尾句还运用反问 。
从表达手法上看,第三句直抒胸臆、第四句却委婉别致 。
经过这样的分析筛选,就可基本把握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了,解答起来也就有路子,有话说了 。
解答时先说什么,再说什么,一定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清楚 。
如思路不是很清,最好采用分点法,依次说 。
还要结合诗句来分析,这样才显得有根有据 。
【答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 。
手法上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不得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感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 。
例2、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
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
问:谈谈本诗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
(4分) 答:额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 。
“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 。
额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 。
(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
)1、修辞方法: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 。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
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 。
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
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①点化前人语句②引用神话故事③运用历史故事 。
点化(化用) ――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 。
可分三种: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 。
互文――“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
安徽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有关“表达技巧”的表述,在一些高考设题中也被称为“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 。
表达技巧鉴赏是高考古诗鉴赏命题的重点,命题形式上有单独设题,也有结合形象、语言或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感情态度等内容综合设题;同时,表达技巧又是古诗鉴赏中极为复杂的问题——无论是《考试大纲》,还是有关的工具书或写作教材,都没有对它的内涵或外延作出明确的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