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古诗的图片?( 二 )


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 。
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全在“别”字,它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 。
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 。
“稻花”二句说明季节是在夏天 。
在全首词中这两句产生的印象最为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 。
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 。
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 。
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 。
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 。
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 。
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 。
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 。
正在愁雨,走过溪头,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 。
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那两句诗所说的 。
词题原为《夜行黄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 。
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 。
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收尾便有画龙点睛之妙 。
这种技巧是值得学习的 。
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 。
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 。
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 。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 。
我们说中国的诗词运用语言精练,指的就是这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 。
注: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选自《稼轩长短歌》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选自《唐宋词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
有哪些关于古诗的图片?

关于设计古诗的图片 。
春: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注释]1.春晓:春天的早晨 。
2.晓:天亮 。
3.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
4.闻:听 。
5.闻啼鸟:听见鸟叫 。
[简析]这首诗写的是春日早晨的景色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二句是说:春天夜短,睡着后不知不觉中天已亮了,到处是鸟雀的啼鸣声 。
这两句诗抓住春晨到处鸟鸣雀躁的音响特征,渲染出一种春意醉人的意境,烘托了春晨中一片盎然的生机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二句,诗人在美梦乍醒、欲起未起之时,回想起昨夜的风雨声声,于是想见风雨过去必有很多落花,这里的听觉形象“风雨声 ”决不是令人感伤的“断肠声”,而是包蕴丰富的“更新曲” 。
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
--------------------------------------------------------------------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注释: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 。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孤城:指玉门关 。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注释]1.碧玉:碧绿色的玉 。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
2.妆:装饰,打扮 。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 。
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
[简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 。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