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一生 一句诗概括( 三 )


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断,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系 。
例如,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却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赠弟辙、悼亡妻的词篇,被人们万口流传,历久而不衰…… 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馆,兴修水利,架桥凿井,赈灾施药,都于史有征;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由于苏轼多方面的巨大成就,由于他更多的人民性,由于他时时闪现着智慧光芒的睿智思想,由于他超凡脱俗的旷代才华,千年以来,他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而有口皆碑;更由于生活经历的丰富性,他常常成为人们谈话的话题及内容 。
自然而然,学生们在作文时,也往往喜欢用东坡事迹作话题或材料,毫不夸张地说,有作文处尽可以有东坡 。
这正是因为,苏轼的精神与思想,早已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与历史,还在影响着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和传承 。
谁能将苏轼的生平写成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诗词均感情豪迈奔放,胸襟开朗洒脱 。
他的诗词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篇章最多,他的《送鲁元翰少卿知卫州》、《有美堂暴雨》、《饮湖上初晴后雨》等篇或想象丰富,或气势雄浑,或清新隽美情致盎然,最能代表苏诗的艺术成就 。
他的表达对事物见解的诗,如《题西林壁》,被认为最能体现宋诗的理性特征,诗中通过艺术形象说理,蕴含丰富,新鲜有趣 。
表现苏轼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诗风的《王维吴道子画》、《读孟郊诗》、《书王主簿所画折枝》等诗亦被认为是北宋文化所达新高度的标志 。
苏轼的词相比他的诗有更大的艺术创造性 。
他突破了以前离愁别绪、男女恋情的老套,将悼古、怀旧、记游、说理等诗材皆纳入词的表达范围,给词以更深广的意境,一改晚唐五代词家的婉约之风,开创了词的豪放一派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向被认为是最能代表苏词风格的作品 。
前一首词从幻想天堂的不胜寂寞凄冷,转向寄情于人间的天长地久 。
后一首借赤壁旧址的壮观景象、古人的英雄气概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 。
这两首词皆写于作者失意之时,“人生如梦”的低沉之调不免时而可闻,但它毕竟难掩苏词激情奔放、达观洒脱、恢宏阔大的主弦律的高亢之音 。
苏轼的一生. http://muzhaiwenxue.bokee.com/3345499.html苏轼的一生——读《苏轼的审美人生》有感作者:化学学院 刘轶 学号:12040208 选课号:200402311引言:“审美人生与仕宦人生是极端对立的两种人生态度,官场生活与诗人本性,从根本上来说,是格格不入的:一个是戴着面具的政客,一个是赤子之心的诗人,一个极端需要官场应酬的虚伪,一个必须是肝胆相照、表里澄彻 。
苏轼的人生是一种典型的审美人生,即以沉浸于文学艺术的读书写作,赏玩人生宇宙的色相、秩序、节奏与和谐为人生愉悦 。
”今天读到了老师写的《苏轼的审美人生》一文,是我对苏轼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开始学习苏轼的诗,最初只是觉得他的是写得很豪放,对他们人并不了解 。
可是读完了这篇文章之后,我觉得在它的身上有着太多的东西让我们去敬佩,他的文采,他的性格 。
下面,我仅对苏诗作一下介绍:(一)苏轼的生平: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家,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
提到他,凡是有点文学常识的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
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 。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
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