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许,岂以祸福避趋之


关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许,岂以祸福避趋之

文章插图
这句话出自清朝林则徐的《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是林则徐被流放新疆伊犁时告别家中人时口头吟诵的
林则徐在赴新疆的途中,赶上黄河决口,他治水有方,早就闻名,奉旨总办河务的是大学士王鼎 。知道他熟悉河工情形 , 便要求道光皇帝将他派来为治河效力 。王鼎满望功成林则徐可因此得到赦免,谁知次年河工办完 , 注明“于合龙日开读”的皇帝谕旨竟是:“林则徐于合龙后 , 着仍往伊犁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林则徐留下了这首悲壮的诗篇
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 。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关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许,岂以祸福避趋之】出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作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共两首,其二最为著名 。林则徐因主张禁烟而受到谪贬伊犁充军的处分,被迫在西安与家人分别时为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以及性情人格而作,表达了作者愿为国献身,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精神 。诗作淳厚雍容、平和大度 , 颇合大臣之体 。
赏析:
颈联从字面上看似乎心平气和、逆来顺受,其实心底却埋藏着巨痛,细细咀嚼,似有万丈波澜 。“谪居”,意为罢官回乡或流放边远地区 。按封建社会的惯例,大臣无论受到什么处分 , 只要未曾杀头,都得叩谢皇恩浩荡 。
这就像普希金笔下那个忠心耿耿而无端受责的俄国老奴对暴戾的主子说的话一样:“让我去放猪,那也是您的恩典 。”接下来是说:“到边疆做一个多干体力活、少动脑子的戍卒,对我正好是养拙之道 。”“刚”,即“刚好”、“正好” 。也就是说:“您这样处理一个罪臣再合适不过了 。”
趋和避组成成语只有5个:
1、避俗趋新bì sú qū xīn
解释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
出处叶圣陶《未厌集·苦辛》:“‘拜年’有什么意义呢?无非是崇尚虚文的陋俗罢了 。于是相率不‘拜年’,表示避俗趋新 。”
2、避难趋易bì nán qiù yì
解释指避开困难的而拣容易的做 。
3、避凶趋吉bì xiōng qū jí
解释避开凶险 , 趋向吉祥 。
出处宋·王观国《学林·诗卜》:“曾参不入胜母,汉祖不留柏人,避凶趋吉,所不可废 。”
4、趋吉避凶qū jí bì xiōng
解释谋求安吉,避开灾难 。
出处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趋吉避凶,儒者之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不然 。圣人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吾等问于高明之人,当趋吉避凶 。”
5、趋利避害qū lì bì h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