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楚国的诗句

1.《鞠歌行》
唐代:李白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 。
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
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 。
听曲知甯戚,夷吾因小妻 。
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 。
洗拂青云上,当时贱如泥 。
朝歌鼓刀叟,虎变磻溪中 。
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 。
平生渭水曲,谁识此老翁 。
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 。
2.《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唐代:李白
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 。
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 。
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 。
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 。
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 。
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 。
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 。
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 。
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 。
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
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 。
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 。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 。
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 。
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 。
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 。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
3.《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唐代:刘长卿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 。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
4.《碧磵驿晓思》
唐代:温庭筠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 。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
5.《杂诗》
唐代:王维
朝因折杨柳,相见洛阳隅 。楚国无如妾,秦家自有夫 。 
对人传玉腕,映烛解罗襦 。人见东方骑,皆言夫婿殊 。 
持谢金吾子,烦君提玉壶 。
6.《长城下
唐代:曹邺
远水犹归壑,征人合忆乡 。泣多盈袖血,吟苦满头霜 。 
楚国连天浪,衡门到海荒 。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 。
7.《送人南游》
唐代:温庭筠
送君游楚国,江浦树苍然 。沙净有波迹,岸平多草烟 。 
角悲临海郡,月到渡淮船 。唯以一杯酒,相思高楚天 。
8.《兰溪(在蕲州西)
唐代:杜牧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
9.《秋夜与友人宿》
唐代:杜牧
楚国同游过十霜,万重心事几堪伤 。蒹葭露白莲塘浅, 
砧杵夜清河汉凉 。云外山川归梦远,天涯岐路客愁长 。 
寒城欲晓闻吹笛,犹卧东轩月满床 。
10.《经李给事旧居》
唐代:许浑
归作儒翁出致君,故山谁复有遗文 。汉庭使气摧张禹, 
楚国怀忧送范云 。枫叶暗时迷旧宅,芳花落处认荒坟 。 
朱弦一奏沉湘怨,风起寒波日欲曛 。
楚国是被灭亡的吗
历史是不好假设的,这个问题还真不好说 。
不过历史并不纯粹是必然,很多历史进程是由偶然因素触发的 。
楚国在战国中期灭国众多,强盛时北涉黄河,东到江浙,西控巴蜀,南制闽粤,成为当时领土最大的国家 。
军事力量自不必说,文学造诣中楚文化是自成一家,与中原文化争辉可也 。
难怪有人曾断言“横则秦帝,纵则楚王”!(这里“帝”和“王”都是动词,“王”念第四声 。
两字都是为帝为王的意思) 本来历史上都说商鞅变法让秦国强大,但对于吴起让楚国强大却重视欠佳 。
很多人以为商鞅变法以后楚国就没机会了,不至于到那地步 。
但到了怀王和顷襄王时,确实就由胜而衰了 。
二王的确弱智,又胆小量窄:政治上被讹诈,还疏远忠臣;军事上又抛弃楚国“尚武”的传统,不断兵败地削 。
从此,楚国离灭亡就一步步接近了 。
是不是说要是怀王和顷襄王当不上楚王,楚国就还有希望?或者他们的后继者若像楚庄王一样“一飞冲天”,楚国就不会灭亡?谁知道!毕竟即使是有偶然因素加入的历史,也是如铁铸一般,是不会被更改的 。
怀王和顷襄王的登基也许是个偶然的错误,但单就这个偶然的错误下结论的话,它遗憾地导致了一个必然的灭亡 。
悲哀! 你提到的原诗是“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上面的朋友改得很全了 。
这句话翻译成白话大概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其虎视眈眈的威势气魄多么雄奇壮伟啊!”
关于楚国的诗句

鲁顷公二十四年(前249年),楚国灭亡鲁国
楚国灭亡鲁国,是公元前255年史载,公元前255年,鲁国为楚国所灭 。
鲁国被灭后,楚王并未杀害鲁顷公,而是“迁顷公于莒城”,“封鲁君于莒”,即被封地于今山东省莒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