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纺车的诗句有哪些( 三 )


苏轼的浣溪沙描写了一个生动的农村的想你发挥想象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 。
村子里响起纺车织布的吱呀声 。
身着蓑衣的农民在老柳树下叫卖着黄瓜 。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 。
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 。
敲门试着问一下有人在吗?想讨杯茶喝 。
赏析词至苏轼,题材、意境、笔法等皆有拓展,此前词中绝少出现的农村田园风光也出现在苏轼词中 。
元丰元年(1078),徐州春旱后得雨,苏轼到石潭谢神,作了一组《浣溪沙》,题为"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五首",皆写初夏农村景色,此为其中第四首 。
一片截取农村生活中常见的场景 。
枣花的香气,缫车的响声,卖瓜人的悠然,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园图画 。
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 。
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
这一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 。
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缫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
“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的新景象的喜悦之情,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 。
“村南村北响缫车”一句说明作者听得多么认真、细心、兴奋 。
“牛衣古柳卖黄瓜”一句则换了一个角度写作者对蔬菜丰收的喜悦心情 。
上片写的是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下片转入写雨途中行路的艰辛 。
走了一村又一村,这时已是日高天热,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来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信笔写来,不事雕琢,但却栩栩如生,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 。
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为宋词题材开拓了新的天地 。
“敲门试问野人家”,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 。
词人敲门的结果怎样呢?喝到茶没有?农民是怎样招待他的呢?词中未作一个字的交代,留给读者去想像,更是余味无穷 。
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
苏轼虽然身为士大夫,内心却对农村田园怀有亲近之心,自谓"使君元是此中人",此处漫不经心的"敲门试问",与"野人家"之不分彼此,可见一斑 。

【描写纺车的诗句有哪些】

其中“试问”一词写出了作者既满怀希望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