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新绿的诗句( 三 )


不知细叶谁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诗用丝条细带比喻柳条,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别出心裁地呕歌了迷人的春天 。
在春风吹拂之下,柳树抽芽长叶,正是细如剪刀的春风,“裁”出万条碧绿的柳条,装扮出这绿意盎然的春天 。
白居易的《杨柳枝》则将初春新柳的婆娑轻扬,弱不胜莺的风姿,描写得细致入微 。
诗道: 依依袅袅复青春,勾引春风无限情 。
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观察柳絮形状很细致,他的《池上絮》堪称鞭辟入里之作: 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 。
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穹不得归 。
这里,杨花即柳絮 。
夕阳胡畔柳絮满天,杨花飘落水面,被水浸湿再也不能飞起来 。
诗人通过这一细节描绘,体现出陶醉于旖旎的大自然风光的情趣 。
唐代诗人吴融有一首《杨花》则又有另番滋味: 不斗浓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朦朦 。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
诗表的是对杨花的肯定 。
杨花虽然没有百花艳冶的颜色,但是却有着百花所没有的个性 。

【描写新绿的诗句】

它不惧怕风吹雨打,反而凭借风力,在空中像雪花似的自由自在飞舞,别具一格 。
清代周志蕙有一首《柳》诗云: 岁岁逢春春可怜,争禁三起又三眠 。
丝丝愁绪随风乱,濯濯丰姿著雨妍 。
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 。
一声长笛河槁晚,回首苍茫几树烟 。
这首诗虽然题名为“柳”,却抒发了游子的离情 。
岸边长长的柳条仿佛舍不得游子远去,要牵住即将启程的船 。
柳树被人格化了 。
暮色苍茫中,船上的游子也频频回首眺望河边如烟的垂柳,好象在向亲人作别 。
我国古代与柳有关的掌故就更多了,这里仅举一例 。
清代西征大将军左宗棠斩驴的故事和后人的颂诗,至今仍在西北地区广为传颂 。
清朝同治年间,俄国军队霸占北疆领土,朝廷派左宗棠为大将军,西征抗敌 。
同治五年(1866年),左军挥师入甘,但见沿途“赤地如剥,秃山千里,黄沙飞扬 。
”左即传令:“凡大军经过之处,必以植树迎候,否则,无论巡抚、县令,提头来见 。
”军令如山倒,很快地,大军明天到哪,树就先天栽到了哪 。
左率军一路厮杀到北疆 。
返回时,沿途已是“千里陇原,柳絮娜娜” 。
在凯旋途中,左宗棠见一些树皮剥落,以致枯死 。
左下车细看,发现一棵树下系着一头驴子,它正在啃柳树的皮,左宗棠当即火冒三丈,下令侍卫,将驴牵到酒泉城内鼓楼下,然后击鼓传令,集合军民、官吏前来听令受训 。
左站在鼓楼上,下令当众斩杀驴子,并宣布,若有人胆敢破坏柳树,与驴同罪,格斩勿论 。
人们心胆俱惊,谁也不敢再伤一棵柳树,几年以后,柳树成荫 。
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左大将军植树爱柳的功劳,就将左公西征时所栽的柳树起名为“左公柳”,甘肃巡抚杨昌浚,还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以赞颂此项功德 。
诗云: 大将西征人未还,湘湖子弟满天山 。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
柳树柳诗,令人感叹 。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关于“团扇”的诗词有哪些?
1、《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年代: 宋 作者: 苏轼乳燕飞华屋 。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
渐困倚、孤眠清熟 。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
又却是,风敲竹 。
石榴半吐红巾蹙 。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
又恐被、秋风惊绿 。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
共粉泪,两簌簌 。
2、《采桑子·高吟烂醉淮西月》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高吟烂醉淮西月,诗酒相留 。
明日归舟,碧藕花中醉过秋 。
文姬赠别双团扇,自写银钩 。
散尽离愁,携得清风出画楼 。
3、《更漏子·柳间眠》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柳间眠,花里醉,不惜绣裙铺地 。
钗燕重,鬓蝉轻,一双梅子青 。
粉笺书,罗袖泪,还有可怜新意 。
遮闷绿,掩羞红,晚来团扇风 。
4、《浣溪沙》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团扇初随碧簟收,画檐归燕尚迟留 。
靥朱眉翠喜清秋 。
风意未应迷狭路,灯痕犹自记高楼 。
露花烟叶与人愁 。
5、《诉衷情·渚莲霜晓坠残红》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渚莲霜晓坠残红,依约旧秋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