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镇 骆宾王 解释

旅客春心断 , 边城夜望高 。
野楼疑海气 , 白鹭似江涛 。
结绶疲三入 , 承冠泣二毛 。
将飞怜弱羽 , 欲济乏轻舠 。
赖有阳春曲 , 穷愁且代劳 。
游人游春的心情像是被剪断了 , 远远的城墙在夜幕下显得更加高大 。荒野里出现的亭台怀疑是海市蜃楼 , 成群的白鹭像波涛般涌来 。佩系印绶做了官却疲于劳碌 , 戴上冠冕后哭泣二毛 。将要起飞时自怜羽翼弱小 , 想要过河时却没有船 。幸亏还有阳春曲 , 能够安慰代劳我的穷困和愁苦 。
求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的翻译,写作背景,诗词赏析
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此地别燕丹 , 壮士发冲冠 。
昔时人已没 , 今日水犹寒 。
【作者简介】骆宾王(约619~687)唐代诗人 。
字观光 , 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 。
唐朝初期的诗人 , 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
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 。
尤擅七言歌行 , 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 , 当时以为绝唱 。
骆还曾久戍边城 , 写有不少边塞诗“晚凤迷朔气 , 新瓜照边秋 。
灶火通军壁 , 烽烟上戍楼 。
”豪情壮志 , 见闻亲切 。
唐中宗复位后 , 诏求骆文 , 得数百篇 。
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 , 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 。
《骆宾王集》 , 最早为中宗时郗云卿所辑10卷本 , 其书已佚 。
明、清两朝流行的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 , 所收篇目大致相同 , 均为后人重辑 。
清人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后出 , 最为完善 , 有中华书局排印本 。
事迹见新、旧《唐书》 。
【诗句赏析】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 , 薄宦沉沦 , 始以贡疏被愆 , 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 。
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 。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 , 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 , 期待时机 , 要为匡复李唐王朝 , 干出一番事业 。
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 , 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
《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
据史载 , 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 , 欲以匕首威逼秦王 , 使其归还诸侯之地 。
临行时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丧服)送于易水 , 高渐离击筑 , 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歌声悲壮激越 , “士皆瞋目 , 发尽上指冠” 。
这首诗的第一联 , “此地别燕丹 , 壮士发冲冠” , 就是写的这件事 。
“此地” , 即诗题中的易水 。
“壮士发冲冠” , 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 , 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 , 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 。
如今在易水边送别友人 , 想起了荆轲的故事 , 这是很自然的 。
但是 , 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 , 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 , 而是芟夷枝蔓 , 直入史事 。
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 , 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 , 借怀古以慨今 , 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今日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 , 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 , 酝酿了气氛 。
第二联“昔时人已没 , 今日水犹寒” 。
这两句用对仗的句式 , 由前一句自然地引出后一句 。
这后一句也就是全诗的中心所在 。
它寓情于景 , 景中带比 , 不仅意味着荆轲那种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 , 千载犹存;而且还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 。
诗中用“已”、“犹”两个虚词 , 即使句子变得自然流利 , 也使音节变得纡徐舒缓 , 读来给人一种回肠荡气之感 , 更有力地抒发了抑郁难申的悲痛 。
这首诗题为“送人” , 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 , 也没有告诉我们送的是何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