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采桑子诗加诗意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③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④
欲说还休,
却道新凉好个秋 。
【注释】
①又名《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 。②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
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
③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 。④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多少事,欲
说还休 。”
【品评】
这首词以“少年”与“而今”对比,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感受 。上片说
少年时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 。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
习气 。下片转入“而今”,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
人生经历 。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所谓
“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 。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
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新凉好个秋”了 。
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 。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 。
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 。周济说辛词“变温
婉,成悲凉” 。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
李煜诗词采桑子
《采桑子·重阳》是主席毛泽东所作,全诗原文如下: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
白话文释义:人的一生是多么容易衰老,然而苍天却不易老,重阳节年年都来到 。
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那不是春天的光辉 。
却胜过春天的光芒,无涯的汀江之上有绵绵不绝的秋霜 。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 。
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 。
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 。
这首诗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
《采桑子·重阳》就是毛泽东同志写于1929年秋的一首咏重阳节的词 。
当时,毛泽东正在妻子贺子珍的陪同下养病,时值重阳节前夕,金风送爽,丹桂飘香,高天澄碧,层林尽染 。
毛泽东同志看到汀江两岸的野菊花顶霜怒放,如同遍地耀眼的碎金,有感而发,挥毫写下了这首《采桑子·重阳》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采桑子·重阳...
辛弃疾的采桑子诗加诗意

辛弃疾的诗词
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浣溪沙 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花向今朝粉面匀,柳因何事翠眉颦?东风吹雨细于尘 。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 。
闲愁闲恨一番新 。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菩萨蛮 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
清平乐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清平乐 检校山园书所见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
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太常引 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
把酒问姮娥:被白、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山河 。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西江月 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