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音的诗句( 三 )


这类的诗句很多 , 只是王维这两句用两个“君”分明是谈话口吻 , 仿佛此时他在心里默默地与友人在交谈 。
这首诗叙别情 , 在王维同类诗歌中 , 显得特别浓挚深至 , 而语言表达又很自然素朴 , “天寒”二句的描写也似是不经意间的点染 , 王文濡评曰:“不设色而意自远 , 是画中之白描高手 。”(《历代诗评注读本》)这真是“淡者屡深”(司空图语)了 。
5、【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此诗的开头四句点明题中“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 “皤皤”、“鬓苍然”交代罗山人之“老” , 为后文“惜君方年老”一句伏线 。
中间一段写听琴 , 是诗中最为优美的部分 。随着琴声 , 人们仿佛置身空山之中 , 耳边时如山中风过 , 时如声声呜咽 , 时如流水潺潺 , 诗人把所见的弹琴动作与所闻的听觉形象融合起来 , 编织出“秋夕”空山”的意境 , 用以烘托琴声的幽婉 。紧接着 , 诗中又扣紧“三峡”二字 , 始而用“楚云”、“秋烟”这样的视觉形象 , 继而用雨落猿啼这样的听觉形象来描绘三峡风物 , 境界悠远而又开阔 。
其“幽”足以“引鬼神” , 其“净”足以悦耳目 , 其悲怨足以使楚客断肠 , 湘妃落泪 , 可见曲调之丰富 , 变幻之迅速 , 动人之深刻 。以上十四句 , 诗人由高堂琴声写开去 , 驰骋想象 , 以极丰富的形象衬托渲染了琴声的美妙动人 。“谁裁青桐枝”以下四句又从琴本身来写琴声的古雅 , 由古曲而写及今人 , 自然引出诗的结尾 。诗的最后四句写听后 。
前两句直接写听后所感 , 借罗山人不遇知音而且年老的境遇 , 抒写自己年事渐高而不被重用的忧愁 。后两句以听后所为写所感 。“曲终月落”写时间的推移 , 惆怅而眠 , 写心绪的沉重 , 以无言独眠这种外表的平静写诗人内心的波澜 , ——罗山人所拨动的 , 怕正是诗人的心弦 。
岑参的这首诗则扣紧“三峡流泉”的曲调特色 , 以石林夜风 , 呜咽流泉、楚云秋烟、阳台雨和巫山猿写琴声的凄婉动人 , 想象十分丰富 , 形象十分新奇 , 把复杂多变 , 深婉动人的琴声写得十分逼真 。诗为五古 , 而间用几处偶句 , 如琴声叮咚 , 挥洒自如中有着鲜明的节奏 。

写一首关于知音的诗词
1、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 清代:纳兰性德知己一人谁是?已矣 。
赢得误他生 。
有情终古似无情 , 别语悔分明 。
莫道芳时易度 , 朝暮 。
珍重好花天 。
为伊指点再来缘 , 疏雨洗遗钿 。
译文:我的知己是谁?她人已离去;我们一生相伴 , 此身足矣 。
生死临别 , 言犹不悔 , 难怪古人说多情不似无情好 , 爱喜生忧 , 痴情如我 。
别说欢乐的时光很多 , 其实人生如朝露 , 转眼青丝成白发 , 韶华流年 , 今世不忘.看见她留下的钗钿 , 泪水就像雨一样 , 假使有来生 , 希望她能借着前世遗物的指引 , 记起那些有我的时光 。
2、蓝桥驿见元九诗 唐代:白居易蓝桥春雪君归日 , 秦岭秋风我去时 。
每到驿亭先下马 , 循墙绕柱觅君诗 。
译文:蓝桥驿春雪飘飘当初你归来之日 , 秦岭上秋风飒飒如今我离去之时 。
每到达一个驿站我都要首先下马 , 沿墙绕柱东看西樵寻找你的题诗 。
3、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宋代:苏轼波声拍枕长淮晓 , 隙月窥人小 。
无情汴水自东流 , 只载一船离恨别西州 。
竹溪花浦曾同醉 , 酒味多于泪 。
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译文:饮别后归卧船中 , 只听到淮水波声 , 如拍枕畔 , 不知不觉又天亮了 。
从船篷缝隙中所见之残月是那么小 。
汴水无情 , 随着故人东去 , 而我却满载一船离愁别恨 , 独向西州 。
竹溪的花浦之间 , 你我曾经一同大醉 , 当日欢聚畅饮时的情谊胜过别后的伤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