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陪衬的诗句( 四 )


”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 。
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 。
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 。
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 。
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 。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 。
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
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 。
天下离人千千万万,怀人愁绪如绵绵秋草,逐处丛生;诗人在思谁是确定的,说“不知秋思落谁家”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 。
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
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 。
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痴情,手法高妙 。
在炼字上,“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
这首诗意境很美,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 。
明《唐诗画谱》中就有以这首诗为题材的版画,但这幅版画仅是画家别出心裁构想出的意境,和王建原作并不一一吻合,而且它对全诗点睛之笔——秋思未作充分表达 。
在这一点上,诗歌语言艺术显示了它的不可代替性 。
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
\五、创作背景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 。
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 。
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 。
六、作者简介王建(768-835),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
中国有关“庭院”的古诗词
朝归书寄元八【唐】白居易进入阁前拜,退就廊下餐 。
归来昭国里,人卧马歇鞍 。
却睡至日午,起坐心浩然 。
况当好时节,雨后清和天 。
柿树绿阴合,王家庭院宽 。
瓶中户县酒,墙上终南山 。
独眠仍独坐,开衿当风前 。
禅僧与诗客,次第来相看 。
要语连夜语,须眠终日眠 。
除非奉朝谒,此外无别牵 。
年长身且健,官贫心甚安 。
幸无急病痛,不至苦饥寒 。
自此聊以适,外缘不能干 。
唯应静者信,难为动者言 。
台中元侍御,早晚作郎官 。
未作郎官际,无人相伴闲 。
玩新庭树因咏所怀【唐】白居易霭霭四月初,新树叶成阴 。
动摇风景丽,盖覆庭院深 。
下有无事人,竟日此幽寻 。
岂惟玩时物,亦可开烦襟 。
时与道人语,或听诗客吟 。
度春足芳色,入夜多鸣禽 。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
始知真隐者,不必在山林 。
春六十韵【唐】元稹...启齿呈编贝,弹丝动削葱 。
醉圆双媚靥,波溢两明瞳 。
但赏欢无极,那知恨亦充 。
洞房闲窈窕,庭院独葱茏 。
浪淘沙【唐】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
秋风庭院藓侵阶 。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
晚凉天净月华开 。
相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
虞美人【宋】苏轼深深庭院清明过,桃李初红破 。
柳丝搭在玉阑干,帘外潇潇微雨、做轻寒 。
晚晴台榭增明媚,已拼花前醉 。
更阑人静月侵廊,独自行来行去、好思量 。
念奴娇【宋】李清照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临江仙【宋】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 。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