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宪:主动拒绝当太子 做皇帝 成就大唐盛世 留下千载美名 死后被追封为帝( 三 )


李隆基的彪炳政绩,也彰显了李成器当年的推让是何等明智 。一众兄弟骨肉同乐,友悌无间,同享太平盛世繁华美景,更是其乐融融 。李成器所受恩礼更是非常 。他偶感时疫,卧病于床时,李隆基赐下的医药和珍膳,接连不绝于路,经僧人崇一治疗好转后,李隆基特赐崇一以绯袍鱼袋以赏其功 。每年长兄生日,李隆基必亲至宁王府同乐,长年累月赠送奇珍美酒 。四方进献皇帝佳肴,但觉可口,便立刻转赐宁王府 。以至于李宪写下的谢恩奏表,每年多达数百页 。
李宪病逝时享年六十三岁,比他年轻六岁的李隆基闻讯,号啕痛哭,特旨追封长兄为“让皇帝”,毫不避忌谈及兄长当年主动推让太子位,令自己顺利登基的恩情 。又追封宁王妃称皇后,其陵墓称帝陵,以皇帝之礼发丧,成为历史上兄友弟悌,全始全终的一段难得佳话 。

【李宪:主动拒绝当太子 做皇帝 成就大唐盛世 留下千载美名 死后被追封为帝】李成器这一让,让得了持续几十年的手足情深,让得了安宁美满的半生尊荣,也让睿宗李旦这一支、玄宗李隆基这一辈的众多兄弟,得以同享天伦之乐,是为刀光血影司空见惯的大唐皇室中难得的一抹暖色 。由此亦联想到百年前的玄武门之旧事 。李世民和李建成是同母兄弟,亲厚本应超过李隆基与李成器;李世民是嫡次子,名分上也强于李隆基;李世民对李家化家为国、李唐王朝定鼎的贡献功绩,在历朝开国功臣中,大概只有韩信对汉朝的功劳可比,更是十个百个李隆基也不能及的 。
如果李渊有李旦的智慧与决断,如果李建成有李成器的睿智,武德年间的一切血腥纷争还会是问题么?李渊本就是李建成居于储位的最大倚仗,若他一开始便肯支持李世民而示意李建成退让,又何至于落得堂堂开国之君却被逼退位的下场?何况李渊其人原本就对二子并无偏爱,李建成归根结底也只是制衡势力已成的天策府的一个棋子,李渊原有足够能力让长子退让 。
是以归根结底,李渊还是权欲做祟,没有刘邦一见吕后惠帝羽翼已成,便果断舍弃宠姬爱子的大智慧,所以唐高祖的历史评价,自然也就一向在汉高祖之下了 。同样,李建成若肯主动让位,身后哀荣、子孙富贵难道会低于李成器么?又何至于落得诸子被斩尽杀绝,自己被栽上谋反罪名、功绩被抹杀、人品被丑化、蒙受污名千年的悲剧境遇?诚然,李旦和李成器的选择,亦极可能是因玄武门之变的以史为鉴 。而能够以史为鉴,本身就是智者了 。
刘邦难道真不知道,自己死后,最心爱的女人和儿子必然死路一条么? 曹操难道真不知道,曹丕继位后,曹植肯定没好下场么?李世民难道真不知道,他自己死后,长孙无忌又会怎么对待“地亲望高,中外所向,英果类我”的李恪么?即使大英雄大豪杰,涉及社稷之重,亦皆有不得已之事:宫中喋血千秋恨,何如人间作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