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诗句形容老师工作的崇高?( 三 )


四年中,他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一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
1983年毕业季,他和全班同学共同努力,所在的七九级一班被评为“北京市先进班集体”,集体参观了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等 。
尽管如此,他对自己在大学四年中有许多事“应当做好而没做好是一种遗憾” 。
刘心稳评价自己“也就算中等智商和学力吧” 。
就他的经历客观地看,他有一种坚守的韧劲,有一种认准了道路就努力的劲头,“让自己做一个很努力的人”他自己这样说 。
大学读书期间他喜欢民法,课堂之外的阅读,最初是国内最早的民法教材“苏维埃民法”、文革前的民法论文,此外,十分幸运的是,江平老师、张佩霖老师等组织七九级少量喜欢民法的同学成立“民法学习小组”,他自始至终积极参加了小组的学习、讨论,受到这些老师在民法专业方面的栽培和抬举 。
1983年,他撰写的论文“试论精神损害赔偿”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 。
毕业后留校,他在法大本科生院劳资科工作一年,1984年进入当时的法律系民法教研室,在张佩霖老师的指导下从事民法教学工作 。
1985年,他撰写了民法学术论文“试论个体户所有权”,以“华夫”的笔名发表在《政法论坛》1985年第5期 。
在教学方面,起初作为助教,是带小班案例研讨课,1985年为82级的同学大班讲授所有权理论,1987年被破格聘任为讲师 。
同年,法大昌平校区正式投入使用,他被任命为87级新生的年级办公室主任,在昌平校区最艰苦的岁月里从事了一年的年级管理工作,1988年,他辞去副处级待遇的年级主任工作回到了民法教研室,此后在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至今 。
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他先是精读了竖排版的史尚宽的《民法总论》、《物权法论》、《债法总论》,后来则是王泽鉴的“天龙八部”,以及大量的民商法专业论文,...
有哪些是描写人默默无闻的工作的好词佳句,优美段落?
时钟滴答,日历一天撕去一张 。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们走着人生的旅程 。
有时勤奋,有时懒散,有时快乐,有时郁闷 。
喜剧,悲剧,就在这人生的舞台上交替上演着 。
人生如大海,无所不包 。
真正的人生,无人能一语涵盖,它错综复杂 。
但人生有一个铁的规律:拥有对某种事物崇高的爱,将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有用的人 。
一个初冬的夜晚,我乘车从市里往我所在那座城市赶,车出市区没多久,上来一对母女,女孩五、六岁光景,母亲牵着她的手,扫视了一下车厢,便坐在靠近车尾的座位上 。
没多久,母女俩闹出了动静 。
先是售票员高喊:“塑料袋,快点,快点 。
”她迅捷地从司机旁边扯出几个塑料袋来,跌跌撞撞地跑过来,把塑料袋塞给了母女俩 。
很快,车厢里便飘散着食物酸腐的味道——母女俩晕车,并开始呕吐了 。
这是一辆全封闭的客车,没有窗户可开 。
售票员嘴里嘟囔着,“咣咚”一声,就把车后部的天窗推开了,霎时间一股凉气灌了进来 。
车后的一些乘客都纷纷挤到前边去,坐着没动的除了我,那母女俩,一个学生摸样的男孩和他的母亲 。
男孩的妈妈关切地问:“儿子,你冷吗?”儿子摇摇头说:“不冷 。
”“真的不冷?”“不冷,真的 。
” 车继续前行 。
车窗外,暮色四起,两旁的建筑已变得模糊,人们能感受到的除了“呼呼”的风声外,什么都没有 。
这时候男孩妈妈的话语打破了车内的宁静,“儿子,冷吗?要不,妈妈把天窗关上 。
”“妈妈,我不冷,这样凉快呢 。
”儿子的话很小声,说完还把妈妈加在他身上的单衣扔在一边 。
到达小城后,已是华灯初上 。
大家开始收拾行旅准备下车,就在这时,我发现男孩一把抓起单衣,迅速裹在身上 。
下车后,男孩的妈妈唠叨起来;“你不是说不冷吗?我说关上天窗的,你还说不用,看你现在冻成这样 。
”她一边说,一边埋下头给儿子系好衣扣,男孩规规矩矩地站在母亲面前,对她说道:“妈妈,我是想那晕车的母女俩肯定比我受点儿冷更难受,所以,我冷,但我不想说出来……” 年轻的时候,我们追求的是知识和理想 。
中年的时候,我们追求的是事业的成功与发展 。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爱的存在,学会了爱,才能懂得奉献爱 。
在人生的道路,让我们的爱纵横驰骋吧 。
教师,是既平凡又神圣的职业 。
开启蒙昧,传播文明,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是教师人生的主旋律;“一身粉笔灰,两袖清风,三寸不烂舌,四只眼睛”是教师的简笔画,没有显赫一时,也没有流芳百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