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剑奇谭中的诗词

如果你问的是古剑原创的,类似仙剑系列中的那种 。。游戏里貌似没有 。
只在说明书后面有一首:
百世山河任凋换,一生意气未改迁 。
愿从劫火投身去,重自寒灰飞赤鸾 。
沧海桑田新几度,月明还照旧容颜 。
琴心剑魄今何在,留见星虹贯九天 。
描写刀剑的诗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汉朝以前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在抵御外侵与群雄角逐过程中,剑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剑能够安身立命,能够带来权力和荣誉,古之先人对剑崇尚有加,也产生了很多的动人传说和真人真事,例如欧冶结庐铸剑、风胡子相剑、庄子论剑、眉间尺为父报仇、伍员赠剑、季扎挂剑等等 。
形成了独特的剑文化 。
剑是国术短兵之一,比刀更早用于战场 。
文献表明,中国自周以来即有击剑、佩剑之风 。
佩一柄长剑外出求学,古称为“游” 。
如张良、曹操、徐庶、李白皆曾年少仗剑远游过,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学剑来山东” 。
以此观之,真大才者,多是行走神州遍寻明师,阅尽人间冷暖,文武全面发展者也,非寻章摘句之文弱书生可比 。
自东汉以后,剑几乎退出战场,佩剑的风气无论贵族还是民间均流传了下来 。
剑不仅是一种防身器械,同时也是一种观赏和收藏品,深受各层次人民喜爱,唐以后中国崇尚文弱,即使如此,仍然有很多读书人在书房悬挂一柄宝剑以示文武合一,古代诗文中咏剑者比比皆是 。
最早的咏剑诗句出自古诗《陌上桑》,“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余万 。
”因鹿卢(辘轳)剑历史悠久,装饰讲究,雕刻精美,而被古人视为天下无双的宝物 。
提到辘轳剑者还有荆轲刺秦王之描写中提到:“罗縠单衣,可裂而绝;八尺屏风,可超而越;鹿卢之剑,可负而拔 。
” 先秦楚国有长剑,屈子诗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铗,指剑柄 。
长铗代指长柄双手长剑 。
古代认为冠能够代表一个人的尊严,冠的高低形状的不同代表了一个人的尊贵程度的不同,屈子诗中能够把剑的描写放在对冠的描写前面,可见对剑的重视程度 。
古剑装饰形式多样,五花八门 。
以唐为分界线 。
唐剑之剑为周制,首多为圆形,格多为“凹”字形,饰以云纹、编织纹、鸟兽纹等,加工手法有铸造、高雕、镂刻等 。
唐之后装具型制变化很多,首由圆型该为扁型,格更是复杂多样 。
一把名贵之剑除了剑身坚韧锋利之外,装具往往极尽装饰之能事,错金,错银,镶珠,嵌玉,包皮,缠绳,使得剑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堪称宝剑 。
晋朝傅元的《歌辞》中这样描写宝剑:“宝剑神奇,镂象龙螭 。
文犀饰首,错以明珠 。
” 我国古代有很多名剑,如昆吾、莫邪、龙渊、湛庐、棠溪等 。
古之文人咏古剑者多矣,如唐代崔融《咏剑诗》有“宝剑出昆吾,龟龙夹彩珠”之佳句,可见昆吾剑龟龙戏珠的装饰是非常有特色的 。
描写古剑最详细也是最负盛名的诗句出自唐代李峤《宝剑篇》: 吴山开,越溪涸,三金合冶成宝锷 。
淬绿水,鉴红云,五彩焰起先氛氲 。
背上铭为万年字,胸前点作七星文 。
龟甲参差白虹色,鹿卢宛转黄金饰 。
这里“宝锷”是指宝剑,“锷”是刃的代称,本诗对于剑的取材、冶炼、淬火、铭文、装饰均有描写 。
吴越是指中国的江苏浙江地区,自古名剑出吴越,考工记有章曰:“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 。
与《宝剑篇》相齐名的是郭震的《古剑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 。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
这首诗描写的是龙泉剑,对于剑身的如霜雪般的寒利,装具工艺的复杂华丽,以及剑身上经过精工锻打产生的青光花纹都做了很好的描写,这首诗曾经受到武则天的赞赏 。
唐裴夷直在《观淬龙泉剑》中对剑的锋利也有细致的描写,“莲花生宝锷,秋日历霜锋 。
炼质才三尺,吹毛过百里 。
”后人对于利剑形容为风吹断发,切金断玉,即渊于此 。
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