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读后感怎么写?( 三 )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 。”读了《我的大学》这部文学作品后 , 我深有感触 。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主人公青年时代的生活及命运 , 而且还向我们展现了世纪之交广阔的时代背景下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
基出身贫寒 , 有着不幸的童年 。他捡过破烂 , 当过学徒和杂工 , 受尽了欺凌与虐待 。就是在这悲惨而又艰苦的生活中 , 高尔基仍如生命力顽强的小草 , 艰难的生长并且绽放 。我多么渴望像高尔基那样 , 做一棵“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的小草啊!多么渴望像他那样 , 到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 。同高尔基相比 , 我真是羞愧万分 。平时在学习中遇到一点挫折我就难以面对 , 甚至会半途而废 。主人公那种强烈的读书欲望以及顽强的学习精神 , 使我想到了自己:家中厚厚的书 , 却让它们闲着 , 难道是“书非借不能读?”不 , 自以为知识已经很丰富了 , 可恰恰相反 , 不是说“学无止境”吗?难道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长?不 , 当我读完这本书后 , 才真正明白:“学习如逆水行舟 , 不进则退”的道理;才真正体会到只有勤奋学习 , 长大后才能有所作为
过程不是像白杨一样由时间直直地拉离地面 , 也不像瀑布一样清清爽爽地径奔幽深的潭底 。如果说人的思维是草 , 那么 , 成长就是这株草的幼芽在时间与空间里蜿蜒招展的结晶 。成长在短时期内真的不具有有机性和完整性 , 尽管理想是牵引成长的一条线 , 它存在 , 但不清晰 , 甚至辽远而迷茫 , 有好多闪光的片段散落在这条线之外 。只有当回首时 , 在得与失、喜与忧的反复回味中 , 我们才会真真切切地听到自己拔节的声响 , 仿佛一条绳子自然而然地拉直 。这部书是1923年完成的 , 此时作者已55岁 。对于一个投身革命且年过半百的人 , 用笔真切地再现少年时代的生活 , 他笔下流出的全是记忆的精华 , 含着倔强而又谦诚率真充满智慧的气度 。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 , 心总被某种东西激荡着 , 思维的火花一次比一次闪亮 , 我不能抑制自己 , 我要留住这些火花——这些成长的箴言 。《我的大学》——我的大学!在上大学之初接触了这部书 , 然后能再大学的实际生活里反复地体会其中的意味 。
【第3篇】
初次接触《大学》 , 不求甚解 , 读完一遍以后最大的感受即是感动 。可能有人觉得奇怪 , 《大学》讲的并不是声情并茂的煽情故事 , 为何会感动呢?此时的感动不只源于文中所讲 , 还源于著书者及注疏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