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读后感怎么写?( 四 )


总结一下 , 让我感动的有三点 。首先 , 我读的版本是朱熹的《大学章句集注》 , 一直对宋朝的学者无好感 , 尤其是朱熹 , 印象中总觉得他是个迂腐古板 , 呆滞严厉的学者 , 毫无灵气可言 , 看过这篇集注之后才发现人家并非徒有虚名 。他的注疏严谨而详尽 , 对原文的理解深刻而通透 。想来能千古留名果然是有它的道理的 。朱熹只是古代学者的一个典型代表 , 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古代文人学者极为严谨的治学态度 。他们毕恭毕敬 , 兢兢业业地学习钻研孔圣之道 , 几乎是带了一种虔诚的 。这种对待学术的虔诚也许在今天的学者身上很难再发现 , 这是一种不计功利的严肃和认真 , 也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 。它纯粹源于治学者本身 。接下来是第二点 , 《大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也就是个人道德修养与治理天下之间的辩证关系 。前面很大一部分讲的是个人道德修养 ,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 , 日日新 , 又日新’ 。”此句同孔子的“君子日三省乎己”道理是一样的 。古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他们对自己提出了严格 , 甚至是几近苛刻的要求 。“治骨角者 , 既切而复磋之 。治玉石者 , 既琢而复磨之 。”君子自身的修炼恐怕比治骨角 , 治玉石更要严厉 。这种对于完美人格的执著追求 , 令人肃然起敬 。这是令我大为感动的第二个地方 。在当今这个标榜个性的时代 , 人们我行我素 , 安于自己的本来状态 , “个性”在张扬其魅力的同时也为不少不思进取者提供了放任自己的理由 。古人对于完美的极致追求也许并不会实现 , 实际上实现的人确实很少 , 但是他们这种对美的人格的不懈追求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尊敬 , 敬重 。
第三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从这句话中 , 我看出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 即有所作为 , 换句话说 , 就是用行动去改变现实 , 将目标一步步分解细化 , 从而逐步实现 。与此同时 , 在实现目标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 , 分清本末然后循序渐进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正因如此 , 古人认真而严肃地经营人生 , 严格要求自己 , 修身养性 。相比之下 , 我们现代人面对问题要消极得多 , 颓废与无奈也多得多 。许多时候 , 我们也给自己树立光辉高远的理想 , 然而却仅仅是止于口头 , 懒于行动 。只是说说而已 , 真到要为理想吃苦的时候却畏畏缩缩 , 止步不前 。想想古人 , 再看看我们自己 , 真是汗颜 。以上三点是我最有感触的地方 。此外 , 《大学》是世界观人生观与方法论的综合 , 它的“三纲领” , “八条目”论述了一个理想的目标 , 以及为实现目标该采取的行动 。实际上 , 理想也是《大学》的一个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