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反思怎么写?

《搭石》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 。”这一主题 。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 。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
一、咬文嚼字,挖掘助人美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体会这句话时,我紧紧围绕老人放搭石时的心情,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角色,感悟课文 。
师:大爷您好,你这么匆匆忙忙地,要去哪儿啊?你为什么放下东西,在这里搭石?
生:……
师:大妈您好,你在找什么呢?我帮你找好吗?为什么还要在上面走几个来回啊?
生:……
师:哦,你想得真周到 。
……
这一环节的处理,表面上看似机械重复,稍显啰嗦 。但细细想来,学生与文本是有一定距离的,这样咬文嚼字的研究,有效地挖掘了文字背后的情感,利用文本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并以教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情感共鸣于课堂 。
二、结合问题,学习课文,感悟和谐美
走搭石这块内容很美: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
初读句子后,教师语言过渡:这是一幅美丽的画,出示填空:
从这段话中,我感受到了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我还感受到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我还感受到了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 。这一变化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是一种教材“隐性资源”的开发,让学生体会到语言中的“诗”味 。操作时,我再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各种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蕴涵的情景 。学生对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便有了更加形象的体会,从而感受到乡亲们的和谐美 。
三、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 。
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通过自读,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蕴涵的美;通过“假如 来走搭石,。”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通过“我身边也有这样的搭石:。”把找到的美写一写,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语言内化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