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反思怎么写?( 八 )


二、抓住关键词句感知美在教学第3自然段“行人走搭石”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协调有序”,师生合作读,想象人们“走搭石”的画面;让学生敲击桌子发出的“踏踏”声,模仿一行人走搭石的声音,从而形象地感受了课文中描写的“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引导学生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想象画面,感受那藏于文字之中的美 。通过学生的回答人们走搭石没有人突然止步,感受心灵美 。从而整段的音乐美、画面美、心灵美浑然一体,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得到升华 。
三、多种形式地读感受美这是一篇美文,语言优美,非常适合朗读和语言的积累 。我让学生充分地读 。如自由读,个别读,师生合作读,齐读,想象画面读等,让每个学生都有读的机会 。关注朗读的层次性,通过评价性的语言,教师的引导,层层递进 。如开始通过朗读找出体现美的句子,再抓住重点词理解体会搭石的美,读出美感,最后通过想象拓展提升学生的情感,朗读更富有激情 。读出了画面的美,音乐的美,诗歌的美 。
在教学本课后,我觉得自己在关注全体学生方面做得还不够 。关注全体学生不能只是挂在口头的一句空口号,不管是在备课时,还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头脑中时刻要有关注全体学生的意识 。如在备课时就要想好这个问题我该请哪位学生回答,我为什么要请他回答这个问题,通过这个问题我想提高他什么能力 。再如,在课堂上,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都要有所关注,不能让成绩好或表现积极的学生独占课堂,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却一无所获 。

《搭石》教学反思怎么写?


王崧舟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它有一道槛,越过这道槛是语文教学,没有跨过这道槛就不是语文教学,这道槛是什么呢?就是话语形式 。”因此,我在教学《搭石》这篇课文时,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 。以“美”为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
一、引领走进文本——随风潜入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依据这一理念,我把文中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 。课堂伊始,我通过出示画面,感情导入,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刘章爷爷生活的那个小山村,走近让作者魂牵梦萦的搭石 。而后一句“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很自然地使搭石浮出课本,我的一句“如果没有搭石,村里的人们又是怎么过河?”的追问,孩子们对“人们……就必须脱鞋挽裤 。”有了更深地体会,自然地引导学生了解了搭石的重要性 。有了对搭石淡淡的了解,多了对搭石甜甜的感情,便吸引着孩子们对课文美美地品读下去,这一切,都进行得如春风潜入夜般的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