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教学反思如何写?( 二 )


学情分析:经过三年的学习 , 学生在乐理知识 , 识谱都积累了一定的基础 , 并且能独立理解 , 解释歌曲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 就是学生的掌握程度有些参差不齐 , 在这方面我将尽量弥补 。在唱歌、视唱和听音练习方面 , 大部分同学都有了一定的基础 , 但每班还有个别学生有跑调现象 , 我们要多给这些同学一些关心和爱心 , 使他们尽快地喜欢起音乐来 , 让他们高兴地唱起来 , 尽快脱掉“乐盲”的帽子 。在欣赏方面 , 大多数学生图个热闹 , 而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 , 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 , 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 , 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 因此 , 需要学生先熟旋律 , 再作欣赏 。
教学目标:
1、感受充满着幻想与乐趣的回声——这一大自然的现象 , 并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 , 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情感态度)
2、聆听和表演歌曲《友谊的回声》 , 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与神奇 。学生在倾听、实践、师生合作中理解歌曲、学唱歌曲和表现歌曲 , 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
3、在优美的音乐情境及有趣的游戏中 , 学会“f ”、“p ”强弱记号 , 并能自信的 , 自如地运用到歌曲的表演中 。(知识与技能)
教学重点:掌握力度记号;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友谊的回声》 。
教学难点:前半拍休止的准确演唱以及歌曲中回声处的自然准确的表现 。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谈话导入:同学们 , 你们去过大山吗?在大山里 , 如果你大喊一声 , 会有怎样的反应?(会有一种回声)
师: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自然现象 , 当我们向山谷发出声音时 , 声音传到山谷中的物体上被反射回来形成了回声 。回声和我们发出的声音相比 , 有什么不同?(原声比较重 , 回声比较轻)
(设计意图:通过山谷回声创设情境 , 为歌曲教学做铺垫 。)
2、初次表现回声
师: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模仿一下“回声”怎么样?老师是发声源 , 你们来表现回声 。谁能告诉我怎样表现出回声呢?(练习:喂 , 噢 , 你好)
3、加旋律表现回声
师:大家声音的表现力可真棒 , 那我们为回声加上旋律怎样?(师钢琴演奏 , 生跟琴模唱 。教师示范 , 学生练习 。)
4、师:同学们的表演真棒!尤其是加入旋律后 , 声音就更动听了 。刚才我们做的小游戏中 , 老师发出的较重的音 , 在音乐中用f表示(强音) , 回声比较轻 , 在音乐中用p表示(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