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汉武帝的诗( 二 )



武帝爱诗,故亲近诗赋之士,从而影响到政治制度的改易 。武帝即位之初,就集文学赋士于周边,与之游历,从而在皇宫内形成内朝 。试看武帝朝亲幸者:司马相如自不待言,乃汉赋大家;严助“留侍中,有奇异,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汉书·严助传》);朱买臣被“召见,说《春秋》,言《楚辞》(《汉书·朱买臣传》);终军“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汉书·终军传》);李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汉书·外戚传》);至于枚乘,“梁客皆善属辞赋,(枚)乘犹高 。武帝自为太子闻乘名,及即位,乃以安车蒲轮征乘,道死……乃得其孽子(枚)皋”(《汉书·枚乘传》);枚皋“为赋颂,好嫚戏”(《汉书·枚皋传》),以是大为贵幸 。据《汉书·艺文志》所载赋家,枚乘赋九篇,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吾丘寿王赋十五篇,严助赋三十五篇,朱买臣赋三篇,儿宽赋二篇,枚皋赋百二十篇,庄葱奇赋十一篇 。内朝官中多有赋家者 。
文学辞赋之士形成中朝之后,成为武帝亲幸的政治势力,“上令(严)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汉书·严助传》) 。武帝依靠诗赋之士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自己的抱负和思想得以伸展,同时,也使得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发生重大变更,那就是,中朝的建立,使得中央决策操纵于皇帝之手,决策机关内移到内宫,而以三公九卿为首的外廷,只成为政策的执行机关 。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一大变局,奠定了前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中朝制度的产生,固然有社会、政治、经济诸因素的作用,但,武帝因与诗赋的亲近关系,群集诗赋之士,俾之咨询、掌故、决策,无疑直接促进了它的形成 。
武帝爱诗赋,固非附庸风雅,武帝常读诗,而且识诗,“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 。’”(《汉书·司马相如传》)枚皋“上书北阙,自言枚乘之子 。上得之大喜,召入见待诏,皋因赋殿中 。诏使赋平乐馆,善之”(《汉书·枚皋传》) 。可见,武帝对诗赋有较好的鉴赏能力,能判断诗赋的高下 。不仅如此,他对诗也有极强的感知力,李延年尝“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上叹息曰:‘善 。世岂有此人乎?’”(《汉书·外戚传》)司马相如“既奏《大人赋》,天子大说,飘飘有陵云气游天地之间意”(《汉书·司马相如传》) 。能与诗赋的境界如此感同身受,其文学造诣自不待言,庶几可称之为文学家了 。

作为“文学家“的汉武帝,不仅止于读诗、识诗和品诗,还乐于诗赋创作的实践 。检乎《汉书·武帝纪》及他传,则可知武帝游历之处,皆有歌赋以纪之 。
“元狩元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 。获白麟,作《白麟之歌》 。
“(元鼎四年)六月,得宝鼎后土祠旁 。秋,马生渥洼水中 。作《宝鼎》、《天马之歌》 。
“(元封)二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 。春,幸缑氏,遂至东莱 。夏四月,还祠泰山 。至瓠子,临决河,命从臣将军以下皆负薪塞河堤,作《瓠子之歌》: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虑殚为河 。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 。吾山平兮钜野溢,鱼弗郁兮柏冬日 。正道絁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放远游 。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 。皇谓河公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 。啮桑浮兮淮、泗满,久不反兮水维缓 。(《汉书·沟洫志》)
“(元封二年)六月,诏曰:‘甘泉宫内中产芝,九茎连叶 。上帝博临,不异下房,赐朕弘休 。其赦天下,赐云阳都百户牛酒 。’作《芝房之歌》 。
“(元封五年)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 。登灊天柱山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 。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 。
“(太初)四年春,贰师将军广利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 。作《西极天马之歌》 。
“(太始三年)二月……行幸东海,获赤雁,作《朱雁之歌》 。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
“(太始)四年夏四月……幸不其,作《交门之歌》 。
司马相如临终遗书,谏封禅,“于是天子沛然改容,曰:‘俞乎,朕其试哉 。’乃迁思回虑,总公卿之议,询封禅之事,诗大泽之博,广符瑞之富 。遂作颂曰:披艺观之,天人之际已交,上下相发允答 。圣王之事,兢兢翼翼 。故曰于兴必虑衰,安必思危 。是以汤武至尊严,不失肃祗,舜在假典,顾省厥遗:此之谓也 。(《汉书·司马相如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