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出处及其含义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出处及其含义

文章插图
《清稗类钞》记载:宣宗御制词,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二句 , 句各九言,言各九画 , 其后双钩之,装潢成幅 , 曰《九九销寒图》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一共九个字,每个字的笔画数皆为九,每天写一画,写完这句话,春天便来了 。
《九九消寒图》简介:
九九消寒图,中国岁时风俗 。从冬至那天起就算进九了,在冬至中国民间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消寒图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日历”,人们寄望于它,来预卜来年丰欠,是一种很有传统特色的、好看的日历 。它一共有九九八十一个单位,所以才叫做“九九消寒图” 。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 , 到九九共八十一天 , 冬天就过去了 。
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中国劳动人民,御寒保暖条件较后代简陋缺乏,寒冬也被视为威胁与惩罚而对天寒地冻生恐惧感,直接影响人民情绪,甚至会觉得冬季莫名奇妙漫长 。当时中国人民为挨过漫长冬季,遂发明以数九等的方法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 。而当时围着家眷数九亦被视为逍遥境界 。
历史来源:
九九消寒图是中国北方的一项传统民俗,与数九的民俗密切相关 。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均为繁体字,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 。也称作“写九” 。九九消寒图一般而言在九九消寒图的一侧还应写有《数九歌》 。
除了文字版本的九九消寒图,还有用图形表示的九九消寒图 。将宣纸等分为九格,每格用笔帽蘸墨印上九个圆圈 , 每天填充一个圆圈,填充的方法根据天气决定,填充规则通常为:上涂阴下涂晴,左风右雨雪当中 。这种图形版本的九九消寒图简单易行,但显然没有文字版本的漂亮 。
此外,也有些九九消寒图采用图画的形式,也称作“画九” 。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 。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 , 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在寒梅图的一侧常常写有“试看图中梅黑黑 , 自然窗外草青青” 。这种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被称作“雅图” 。
历史意义:
画九就是从冬至这天起,画一枝素梅,枝上画梅花九朵,每朵梅花九个花瓣,共八十一瓣,代表“数九天”的八十一天,每朵花代表一个“九” , 每瓣代表一天 , 每过一天就用颜色染上一瓣,染完九瓣 , 就过了一个“九” , 九朵染完,就出了“九”,九尽春深,也有不用颜色染而直接在花瓣上用文字和符号注明阴晴雨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