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的主要诗句

北风行
作者:刘基(字伯温)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
绝句·人生无百岁
作者:刘基
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 。
五月十九日大雨
作者:刘基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
题太公钓渭图
作者:刘基
璇室群酣夜,璜溪独钓时 。浮云看富贵,流水淡须眉 。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 。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 。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 。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 。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
出一上联,刘伯温提笔写出下联,朱元璋:先生真乃神人 谋臣遇到明主,方能一展才华,否则纵然满腹经纶,也难以建功立业,甚至一生默默无闻,被掩埋在历史风沙之中 。
刘伯温素有大志,诗词歌赋无一不精,还擅长象纬之学,但前半生郁郁不得志,仅做过正八品的县丞,也就是县令的副手,才华一直没有机会施展,郁闷的心情常人无法理解 。
三十四岁时,刘伯温算出元朝气数已尽,辞官回到老家青田县,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平时还会教乡里的孩子读书,不是他对仕途不感兴趣,而是像偶像诸葛亮那样,在等待一位明主的出现,这一等就是十五年的光阴 。
公元1360年,朱元璋的实力比以前强了很多,手下的兵马也增加不少,唯独缺少像张良那样的谋士 。
经过多方打听,听说刘伯温是位奇人,现在闲居在家,朱元璋准备了厚礼,派人将他请到府上 。
此时朱元璋坐拥十万兵力,但与张士诚、徐寿辉等人相比,占领的地盘少得可怜,可以说是偏居一隅,若是想夺得天下,必须要扩大地盘,否则早晚会被对手吞并 。

【刘伯温的主要诗句】

在刘伯温的建议下,朱元璋决定先拿张士诚开刀,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不可能的,为今之计只有硬碰硬 。
于是,朱元璋带着精锐部队,对苏州发起了猛攻,准备以最短的时间攻破城池 。
张士诚既然能成为当上一方统帅,也不是吃素的,在苏州城布下了重兵,并下达了死守的命令 。
接下来的半个月内,朱元璋多次组织士兵进行攻城,几乎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上了,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将士死伤惨重,情绪也十分低落 。
守城的敌军日子也不好过,马上也要扛不住了,战事进行这个时候,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狭路相逢勇者胜,坚持到底才有可能胜利 。
为了鼓舞士气,朱元璋写了一个上联:“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 。
”此联非常精妙,把“吞”“吴”拆分开来,而且意境非凡,苏州在古代属于吴越之地,可见朱元璋不只是想拿下苏州城,还有更大的目标 。
仅有上联感觉太过单调,但朱元璋水平有限,一时间也想不出下联,就让文臣武将集思广益 。
徐达、常遇春统兵作战的能力没的说,让他们舞文弄墨就不行了,毕竟专业不对口,只能大眼瞪小眼,李善长思索了半天,也是一脸懵逼 。
就在此时,刘伯温进来了,看到老大朱元璋的上联,先是称赞了一番,随后提笔写出下联:“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 。
”'人中王'指的是全,而‘人边王’则是任,整体意思是说,老大朱元璋的目标都能实现,不管从句式上,还是寓意方面,都堪称完美 。
朱元璋大喜不已,拍着刘伯温的肩膀说:“先生真乃神人也,能得到先生相助,天下唾手可得 。
”有网友针对朱元璋的上联,给出了这么一个下联:“上下心,心上下,深感忐忑 。
”你觉得怎么样?
刘伯温的主要诗句

出一上联,刘伯温提笔写出下联,朱元璋:先生真乃神人 谋臣遇到明主,方能一展才华,否则纵然满腹经纶,也难以建功立业,甚至一生默默无闻,被掩埋在历史风沙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