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的主要诗句( 二 )


刘伯温素有大志,诗词歌赋无一不精,还擅长象纬之学,但前半生郁郁不得志,仅做过正八品的县丞,也就是县令的副手,才华一直没有机会施展,郁闷的心情常人无法理解 。
三十四岁时,刘伯温算出元朝气数已尽,辞官回到老家青田县,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平时还会教乡里的孩子读书,不是他对仕途不感兴趣,而是像偶像诸葛亮那样,在等待一位明主的出现,这一等就是十五年的光阴 。
公元1360年,朱元璋的实力比以前强了很多,手下的兵马也增加不少,唯独缺少像张良那样的谋士 。
经过多方打听,听说刘伯温是位奇人,现在闲居在家,朱元璋准备了厚礼,派人将他请到府上 。
此时朱元璋坐拥十万兵力,但与张士诚、徐寿辉等人相比,占领的地盘少得可怜,可以说是偏居一隅,若是想夺得天下,必须要扩大地盘,否则早晚会被对手吞并 。
在刘伯温的建议下,朱元璋决定先拿张士诚开刀,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不可能的,为今之计只有硬碰硬 。
于是,朱元璋带着精锐部队,对苏州发起了猛攻,准备以最短的时间攻破城池 。
张士诚既然能成为当上一方统帅,也不是吃素的,在苏州城布下了重兵,并下达了死守的命令 。
接下来的半个月内,朱元璋多次组织士兵进行攻城,几乎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上了,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将士死伤惨重,情绪也十分低落 。
守城的敌军日子也不好过,马上也要扛不住了,战事进行这个时候,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狭路相逢勇者胜,坚持到底才有可能胜利 。
为了鼓舞士气,朱元璋写了一个上联:“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 。
”此联非常精妙,把“吞”“吴”拆分开来,而且意境非凡,苏州在古代属于吴越之地,可见朱元璋不只是想拿下苏州城,还有更大的目标 。
仅有上联感觉太过单调,但朱元璋水平有限,一时间也想不出下联,就让文臣武将集思广益 。
徐达、常遇春统兵作战的能力没的说,让他们舞文弄墨就不行了,毕竟专业不对口,只能大眼瞪小眼,李善长思索了半天,也是一脸懵逼 。
就在此时,刘伯温进来了,看到老大朱元璋的上联,先是称赞了一番,随后提笔写出下联:“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 。
”‘人中王’指的是全,而‘人边王’则是任,整体意思是说,老大朱元璋的目标都能实现,不管从句式上,还是寓意方面,都堪称完美 。
朱元璋大喜不已,拍着刘伯温的肩膀说:“先生真乃神人也,能得到先生相助,天下唾手可得 。
”有网友针对朱元璋的上联,给出了这么一个下联:“上下心,心上下,深感忐忑 。
”你觉得怎么样?
出了一个上联,满朝文武只有刘伯温敢对,成为千古绝句 明朝洪武年间,经过朱元璋的励精图治,天下太平,河清海晏,大明朝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 。
当时朱元璋通过勤奋刻苦的自学和刘伯温、宋濂等人的指点,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文化水准 。
他不仅可以写一手好字,而且诗词文章都拿得出手,还喜欢上了对联 。
他的对联水准不凡,有不少妙联传世 。
朱元璋倡导对联,可谓“功贯古今人第一”,为对联艺术的发展提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为此,世人给朱元璋以“对联天子”的称号 。
他还与小孩子对对子、向民间寻对、撰写对联嘉奖太臣,为百姓书写对联,为妓院也题写过对联,这在历代皇帝中,是空前绝后的 。
一天朱元璋指着几幅画,说出了上联:几幅画图,虎不啸,龙不吟,花不馨香鱼不跳,成何良史!说完让大臣们想下联,可是大臣们都面面相觑哑口无言,于是朱元璋笑吟吟的看着刘伯温,等待刘伯温回答 。
刘伯温才高八斗,早已成竹在胸,于是淡定答出了下联:一盘棋局,车无轮,马无足,炮无烟火象无牙,照甚将军 。
朱元璋一听哈哈大笑说:“朕这句上联极为高明,乃是千古绝对!除了刘爱卿你,没有人能对出下联!刘爱卿果然才思敏捷,机智过人!”刘伯温跪下谢恩说:“皇上谬赞,微臣愧不敢当!”刘伯温如此聪明,朱元璋估计心里更加忌惮了,于是后来朱元璋借胡惟庸之手,用药使刘伯温慢性中毒身亡 。
...
看电视说袁崇焕的节目,最后袁被害候,有几句叹袁崇焕的诗词记得... 刘伯温(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属猪 。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