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诗善书什么意思( 三 )


1979年始,受命招收国内第一批书法篆刻研究生,所以他又是一位书法教育家 。
陆维钊开始也师魏碑,但他决不抑帖,走的是碑帖并重的道路 。
他以“碑可强其骨,帖能养其气“,可谓善学者也 。
;他以篆隶为基础,融入草意,刨造出一种非篆非隶、亦篆亦隶的新体,用笔方圆兼备,结体方中偏扁,人林“扁篆”,即古人所渭“非老手莫能到”的“蜾扁体” 。
●王蘧常(1900一1990),字瑷仲,号明两 。
浙江嘉兴人 。
一生基本上在大学任教授,文史哲艺俱通,著作...
郑燮 为什么被称为“诗书画三绝” 郑燮就是郑板桥,他的诗妇孺皆知,许多都朗朗上口,书法也是挺棒的“难得糊涂”被到处张挂,竹、兰等都画得不错,被称为“诗书画三绝” 。
郑燮(1693.11.22-1765.1.22),清代著名画家 。
字克柔,号板桥 。
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 。
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
”作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 。
工诗、词,善书、画 。
诗词不屑作熟语 。
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 。
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
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 。
间亦以画法行之 。
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 。
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著 。
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 。
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 。
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 。
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 。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
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
卒年七十三 。
除诗词外其他方面的竹文化园林、书画、民俗 苏轼并未受过严格的书画方面的训练,所以他的墨竹并不以形见长,而是因其不俗之气 。
连他自己也曾说:“画不能皆好,醉后画得,一二十纸中,时有一纸可观 。
”对于此,黄庭坚做过切中肯綮的评论,他说:“东坡画竹多成林棘,是其所短,无一点俗气,是其所长 。
”但这并不影响东坡对墨竹的痴迷,和对画竹的探讨 。
对于画竹的理论,最为精辟的见解莫过于“画竹必先成竹于胸”了 。
这是东坡画竹心得的高度概括 。
东坡戏墨,突出其“神”,“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即是最好的佐证 。
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顾形了,“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近因院画记》),因此若要画好竹,必先知竹之常形、常理 。
因此,对“成竹在胸”我们不妨这样理解,首先胸中当有竹的形,知道竹子的各种形态,这才有画竹的根本;但要让画有“气”,最重要的,胸中当有君子之心,方能挥洒卷上,使墨竹为墨君 。
东坡提倡神似,画以传神为贵,看重墨竹所传达出的作者的精神世界 。
他赏文与可的墨竹时便始终依照着这种审美的方法 。
也只有他对与可的画发出了:“有好其德,如好其画者乎?”的探问 。
所以与可尝云:“世无知我者,唯子瞻一见识吾妙处 。
”这样的绘画理论不仅适用于画竹,推而广之,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东坡的诗文也遵循这样的原则,首先让创作的基本元素烂熟于心,然后才凭借胸臆中那股豪情,恣意汪洋,正是如此,苏轼才能跳出宋词的婉约,开创豪放派,成为一代词宗 。
他用与别人相同的常理,灌之以自己的思想,非胸中有大丘壑者焉能为此! 籍由东坡画竹之论,可以瞥见这位伟大的文人一生的艺术追求所在 。
人的美学观点在各个领域当是相同的 。
而这样的观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国画发展,使东坡在整个中国美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使得东坡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豪放的大手笔 。
对墨竹有如此认识的苏轼,怨不得要说“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这样的话,只可惜他本人画功技差一筹,也只能叹:“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
”(《文与可画员当偃竹记》) 居不可无竹,咏竹,画竹,用竹 。
东坡好竹如此,何哉?白居易《养竹记》答曰: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