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读书心得体会怎么写?( 九 )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 , 不要纠缠在里面 , 一遍遍地问天问地 , 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个态度是 , 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一种遗憾 , 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 , 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 , 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 , 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 , 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
听于丹讲论语 , 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 , 是宽容、不为己甚的态度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 , 他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 , 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 , 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 , 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 , 多一份艺术和智慧 , 多一份清醒与闲暇 , 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心得体会怎么写?


我要跟大家品谈的是一道心灵鸡汤 。读过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的朋友们 , 或许都有一种触动心灵的感觉 , 我也不例外 。想想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 , 日复一日地认真工作着 , 面对繁忙的工作 , 更多的时候 , 早已把烦躁变成无奈 , 把无奈变成习惯 , 总是多了几分负重 , 少了几分快乐 , 因而也经常把“郁闷”当作自己的口头禅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 , 一本《于丹论语心得》 , 竟然让我感觉自己豁然开朗 , 虽不能说是大彻大悟 , 但也深深触动心灵 。我的心似乎能更柔和些 , 平静些 , 包容些 , 仁爱些 。
我原本是不喜欢《论语》的 , 更准确地说是我不喜欢那咿咿呀呀的“之乎者也” 。还记得上中学那会儿 , 老师给我们讲解论语的开篇“学而第一”时 , 我就表现了厌烦情绪 。那时 , 我就在想 , 孔圣人早已死了两千多年了 , 两千多年前的人类 , 别说区区几句话 , 即使再精华的东西 , 也会被几千年的历史车轮碾的灰飞烟灭 , 我就不信他还能在几千年前指导影响现代的人类社会?于现在想来 , 是非常羞愧的 , 缘于我对文化的理解 , 对个人的修养 , 以及对学习的态度 。
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 , 别具一格 , 她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 , 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 , 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 。她带我们超越时空 , 把这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 。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 , 朴素平和、平易近人 , 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 , 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灵 。她说:“孔子只有温度 , 没有色彩” 。就像易中天老师在该书序言中所写“实际上 , 真正伟大的思想决不会是只适用于一时一地一人 , 它们总是具有普遍性 。”我想这也就是孔老夫子为什么能在几千年后仍然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