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读书心得体会怎么写?( 六 )


如果说百家讲坛 , 坛坛都是好酒 , 那么于丹的《论语心得》 , 章章都会散发浓香 。读罢之后所感悟到的 , 绝不仅仅是写下的这些 , 写下的也好 , 未写的也罢 , 一千个读者 , 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但愿我们都能为更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一个出路 , 我想 , 这也是作者的初衷吧!
最初知道“孔子”其人 , 是在“批林批孔”、“读书无用”那个年代 , 当时的大街小巷、机关、学校无处不见“打倒孔丘”的标语 , 但对其“腐朽”的儒家思想只是模模糊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后来有机会读到《论语》 , 却也只是零零碎碎地读 , 对其中精深远遂的思想未能体味 , 更对那些个“之乎者也”提不起兴趣而束之高阁 。直到看了央视《百家讲坛》 , 于丹老师以其清新流畅的风格 , 散文般和缓优美的语言 , 通俗易懂的故事 , 以及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 , 为我们带来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论语》解读后 , 我买来了《于丹<论语>心得》 。近日休假在家 , 有时间静心阅读了这本书 , 读后让人感觉如沐春风 , 有一种心灵的触动 。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录 。孔子的儒家思想 , 备受历朝历代君主的推崇 , 也一直影响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 就是在物欲横流、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 , 仍然闪烁着真理和智慧的光芒 。于丹老师笔下的孔子朴素平和、谦虚贤达 , 博学睿智 , 平易近人 , 时时为我们传递着一种博大、仁爱和快乐 。于丹老师用其独到的眼光和快乐的感悟解读《论语》中深刻而又广博的人生哲理 , 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七个方面分别阐述自己的心得 , 如“《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 , 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 , 是一种朴素的 , 温暖的生活态度”、“《论语》的真谛 , 就是告诉大家 , 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我最欣赏的 , 也就是于丹老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 , 快乐的感悟 。
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温暖的、快乐的生活?秘诀就是去找到内心的安宁 。于丹老师讲了个小故事:同为花岗岩 , 台阶不服气地向佛像抗议 , “你看我们本是兄弟 , 来自同一个山体 , 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啊?”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们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这个岗位 , 而我是经过千刀万剐才得以成佛 。”通过这个故事 , 我把内心的安宁理解为:平和 。以乐观向上、闲适超逸的性情融入环境;主动积极、坦荡旷达的胸襟投入工作;快乐愉悦、真实自然的心情拥抱生活 , 我们的心灵深处就会充满阳光、自信 , 生命就会快乐豁达许多 , 就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那样 , 去寻求内心的安宁 。当然 , 要达到孔圣人的境界和于丹老师所说的那种和缓、从容谈何容易 , 必须经历千锤百炼方能修成正果 , 但不断地“修身养性” , 逐步提升自己 , 努力追求内心的淡定和坦然是必要的 , 至少他可以让我们少一点烦恼 , 多一些快乐 , 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欲世界中让心灵找到归宿地与栖息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