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3年所有古诗词( 五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6【年代】:唐【作者】:王之涣【作品】:凉州词【内容】: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7【年代】:唐【作者】:王之涣【作品】:登鹳雀楼【内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8【年代】:唐【作者】:孟浩然【作品】:春晓【内容】: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9【年代】:唐【作者】:王翰【作品】:凉州词【内容】: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10【年代】:唐【作者】:王昌龄【作品】:出塞【内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11【年代】:唐【作者】:王昌龄【作品】:芙蓉楼送辛渐【内容】: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12【年代】:唐【作者】:王维【作品】:鹿柴【内容】: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13【年代】:唐【作者】:王维【作品】:送元二使安西【内容】: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14【年代】:唐【作者】:王维【作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内容】: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15【年代】:唐【作者】:李白【作品】:静夜思【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16【年代】:唐【作者】:李白【作品】:古朗月行【内容】: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
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17【年代】:唐【作者】:李白【作品】:望庐山瀑布【内容】: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18【年代】:唐【作者】:李白【作品】:赠汪伦【内容】:李白乘舟将欲行...
初中3年所有古诗词

小学三年级宋代诗词日记 《鹊桥仙·夜闻杜鹃》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

【初中3年所有古诗词】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陆游词作鉴赏 乾道八年(1172)冬陆游离开南郑,第二年春天在成都任职,之后又在西川淹留了六年 。
据夏承焘《放翁词编年笺注》,此词就写于这段时间 。
杜鹃,在蜀也是常见的暮春而鸣 。
它又名杜宇、子规、鹈鴂,古人曾赋予它很多意义,蜀人更把它编成了一个哀凄动人的故事 。
(《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 。
”)因此,这种鸟的啼鸣常引起人们的许多联想,住在蜀地的文士关于杜鹃的吟咏当然就更多,杜甫入蜀就有不少这样的作品 。
陆游在成都时的心情本来就不大好,再加上他“夜闻杜鹃”,自然会惊动敏感的心弦而思绪万千了 。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
”“茅檐”、“蓬窗”指其简陋的寓所 。
当然,陆游住所未必如此,这样写无非是形容客居的萧条,读者不必拘执 。
在这样的寓所里,“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坐在昏黄的灯下,他该是多么寂寥同时作者想象出“连江风雨”、“萧萧暗雨打窗声” 。
其愁绪便跃然纸上 。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
”这时他听到了鹃啼,但又不直接写,而是先反衬一笔:莺燕无声使得鹃啼显得分外清晰、刺耳;莺燕在早春显得特别活跃,一到晚春便“燕懒莺残”、悄然无声了,对这“无声”的怨悱,就是对“有声”的厌烦 。
“总”字传达出了那种怨责、无奈的情味 。
接着再泛写一笔:“但月夜、常啼杜宇 。
”“月夜”自然不是这个风雨之夜,月夜的鹃啼是很凄楚的——“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何况是此时此境呢!“常啼”显出这刺激不是一天两天,这样写是为了加强此夜闻鹃的感受 。
上片是写夜闻鹃鸣的环境,着重于气氛的渲染 。
杜鹃本来就是一种“悲鸟”,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啼鸣,更加使人感到愁苦不堪 。
接着下片就写愁苦情状及内心痛楚 。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