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3年所有古诗词( 六 )


”“孤梦”点明 。
客中无聊,寄之于梦,偏又被“惊残” 。
“催成清泪”,因啼声一声紧似一声,故曰“催” 。
就这样还不停息,“又拣深枝飞去”,继续它的哀鸣 。
“又”,表明作者对鹃夜啼的无可奈何 。
杜甫《子规》写道:“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客中愁闷时那能听这啼声,可是那杜鹃却似故意追着人飞!这里写的也是这种情况 。
鹃啼除了在总体上给人一种悲凄之感、一种心理重负之外,还由于它的象征意义引起人们的种种联想 。
比如它在暮春啼鸣,使人觉得春天似乎是被它送走的,它的啼鸣常引起人们时序倏忽之感,如《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
同时,这种鸟的鸣声好似说“不如归去”,因此又常引起人们的羁愁 。
所以作者在下面写道:“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故山”,故乡 。
“半世”,陆游至成都已是四十九岁,故说半世 。
这结尾的两句就把他此时闻鹃内心深层的意念揭示出来了 。
在故乡听鹃当然引不起羁愁,之所以“不堪听”,就是因为打动了岁月如流、志业未遂的心绪,而今坐客他乡更增加了一重羁愁,这里的“犹自……况”就是表示这种递进 。
《词林纪事》卷十一引《词统》云:“去国离乡之感,触绪纷来,读之令人於邑”(於邑,通呜咽) 。
解说还算切当,但是这里忽略了更重要的岁月蹉跎的感慨,这是需要加以注意的 。
如果联系一下作者此时的一段经历,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意念揭示得更明白些 。
陆游是在他四十六岁时来夔州任通判的,途中曾作诗道:“四方男子事,不敢恨飘零”(《夜思》),情绪还是不错的 。
两年后到南郑的王炎幕府里赞襄军事,使他得以亲临前线,心情十分振奋 。
他曾身着戎装,参加过大散关的卫戍 。
这时他觉得王师北定中原有日,自己“英雄用武之地”的机会到了 。
可是好景不长,只半年多,王炎幕府被解散,自己也被调往成都,离开了如火如荼的前线生活,这当头一棒,是对作者的突如其来的打击可以想见 。
以后他辗转于西川各地,无路请缨,沉沦下僚,直到离蜀东归 。
由此看来,他的岁月蹉跎之感是融合了对功名的失意、对时局的忧念:“况半世、飘然羁旅!”从这痛切的语气里,可以体会出他对朝廷如此对待自己的严重不满 。
陈廷焯比较推重这首词 。
《白雨斋词话》云:“放翁词,惟《鹊桥仙 。
夜闻杜鹃》一章,借物寓言,较他作为合乎古 。
”陈廷焯论词重视比兴、委曲、沉郁,这首词由闻鹃感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曲折婉转地传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在构思上、表达上是比陆游其它一些作品进究些 。
但这仅是论词的一个方面的标准 。
放翁词大抵同于苏轼、辛弃疾之作,虽有些作品如陈氏所言“粗而不精”,但还是有不少激昂感慨、敷腴俊逸者,扬此抑彼就失之偏颇了 。
三年级的课外古诗有那些 。
三、古诗江南春 杜 牧千 里 莺 啼 绿 映 红,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风。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注词释义山郭:修建在山麓的城池 。
酒旗:酒店门口的幌子 。
南朝:东晋以后隋代以前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南朝 。
四百八十寺:形容佛寺很多 。
南朝佛教非常盛行 。
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 。
烟雨:如烟般的蒙蒙细雨 。
古诗今译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
元 日 王安石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注词释义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 。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
一岁除:一年已尽 。
除,去 。
屠苏:药酒店 。
古代习俗,驱邪避瘟以求长寿 。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
桃:桃符,古代风俗用桃木板写上两个门神的名字,分挂大门左右驱鬼镇邪,每年一换 。
古诗今译爆竹声中已把旧年驱除,春风送暖饮屠苏避祸求福 。
千家万户迎来了正月旭日,总要用新门神换掉旧桃符 。
惠崇《春江晓景》 苏 轼 竹 外 桃 花 三 两 枝,春 江 水 暖 鸭 先 知。
蒌 蒿 满 地 芦 芽 短,正 是 河 豚 欲 上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