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不上班( 二 )


艾文被套入崭新挺括的毛呢三件套西装,拍摄了人生第一张简历照片 。陈华椋花费一晚写了800字阐述儿子优点的简历,这让作家妻子都自叹不如 。在毛利眼中,小孩子有时十分难缠,可以为获得一颗糖手段频出,且十分擅长与家长理论 。对此,陈华椋写道:“最宝贵的是,他經常能指出长辈的一些错误……我们用这种方式共同进步 。”
“我这样写,是因为我真的是这样看他的呀 。”陈华椋说 。
艾文不爱背古诗,也尚未在数学或写作上展现出什么异于常人的天赋 。他迷恋了一阵葫芦丝,坚持天天练习 。还有一段时间,陈华椋沉迷于高尔夫少年英才的美梦,向毛利申请了两万元,给儿子报名参加了两轮相关课程,成功让儿子学会了挥杆 。
小男孩的精力主要贡献给了发呆、捡贝壳,坚持在每一趟旅行里去遍能去的海滩 。他的热爱大多与升学无关,包括爱一切虫子 。陈华椋为这份热爱骄傲:“你知道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吗?我儿子知道,他观察得很仔细,画得也很清晰,就在较长的那对触角的顶端 。”
但他还需要说服学校理解儿子的可贵之处 。国际学校会定期举办校园宣讲,类似公司招聘开宣讲会 。最忙的时候,陈华椋一周要跑一家学校,参观一下校园,听一听办学理念,顺便分析揣测哪些特质能获得主考官的喜爱 。
有一次,一位校长的演讲让他心潮起伏得几乎要大声叫好,关键词包括“个性”“关怀”“身心发展” 。演讲结束,家长将负责招生的老师团团围住,老师开门见山:“数学什么基础?英文达到什么水平了?练过钢琴吗?”
更难熬的是面试 。孩子们被领去一间大教室,家长则在另一间 。孩子们在休息时间能看动画、吃零食,一切都安排得像一场游戏 。而家长听着音乐声和笑声传过来,极力辨认着自家小孩的声音 。除了熟人能简单聊几句,他们全程沉默,人们都盯着挂钟 。陈华椋心中有两个词轮番闪现:成功、淘汰 。
似乎有一整个新兴群体都在为孩子而奔忙 。艾瑞咨询2016年的调查显示,他们都生活在一二线城市,超过九成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一半以上是中高管理层及专业人士 。这些家庭里,超过一半的子女在上课外辅导班,其中有78.9%的人在子女课外学习上投入万元以上,而95.7%的人希望子女能接受“个性化教育” 。
《爱、金钱与孩子》一书中说:调查数据显示,相对于极高收入和低收入群体,中产阶级更倾向于“鸡娃”,即给孩子“打鸡血”,设定较高的培养目标 。这可能是因为,中产阶级通过教育深造获得了社会资源,他们相信奋斗,又深感不安,害怕孩子会失去他们努力得来的一切 。
这个观点也让毛利印象深刻 。可能因为类似的不安定感,在艾文求学的道路上,她在两种心情间反复横跳 。和某个家长聊了两句,她深感耽误了小孩,要赶紧抓紧学习 。过两天翻了几本书,她又恢复了“佛系”心态,要让孩子有做孩子的权利 。“做父母,很多时候要在很久之后,才能判断自己当时做得对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