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步连翘不染尘 降香懒画蛾眉春是哪首诗( 五 )


以上拙见,实属自家之言,比较爱好中国文化方面的事情,借贵宝地倡言己见,多谢 。
酒令,顾名思义,是饮酒时的一种规矩 。
通常情况是一人为令官,按一定的规则,或划拳,或猜枚,或巧编文句,或进行其它游艺活动,负者、违令者、或不能完成者均罚饮(遇同喜可庆之事项时,则共贺之,谓之劝饮,含奖勉之意) 。
实际上,酒令是饮酒时所进行的一种风流文雅、睿智隽永的娱乐活动,特别在宴席上更是一种佐酒助兴、活跃气氛的主要手段,是文化入于酒,是酒中的社会文化、大众文化 。
一 悠久历史 酒令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
它萌生于西周 。
本意是有关节制人们饮酒的律令,森严的礼仪制度 。
那时候,除设有专门“掌酒之政令”的酒官外,在酒宴上还设有专门监视人们饮酒的“监”、“史”,不管敬酒、罚酒,都要受到“监”、“史”的节制,不准饮酒过度,不准有失礼仪,违者予以惩处 。
这种以强制性手段确立的酒法,是依法行礼的开始,也是酒令萌发过程中的一次飞跃,或可以定为准酒令的产生 。
酒令正式诞生于2600年前的春秋初期 。
据写于汉初的《韩诗外传》载:“齐桓公置酒令日:‘后者罚一经程(经程是一种饮酒器)!’管仲后,当饮一经程,而弃其半日:‘兴其弃身,不宁弃酒乎’”这表明春秋初年已经有了酒令的名称 。
战国初期酒令由原来的节制饮酒转变为劝酒的性质,“礼”的内容也逐渐淡漠,到了晋代,石崇在他的金圆别墅中宴客,不但令客人即席赋诗,而且规定,“或不解者,罚酒三斗”,从此产生了正式的以诗为令进行罚酒的酒令 。
曲水流觞令和藏钩令是魏晋的南北朝人从民俗中发掘出来的别有风情的酒令 。
至此,原本是维护“礼”的、专门为贵族所制定的酒令,在民间汲取了大量养分之后,又以洒脱,新鲜的面貌流行于世间 。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酒业振兴,酒风甚浓,为酒令成长提供了沃土,使酒令迅速发展成熟,最常见的有掷骰、射覆、酒筹、酒牌、文字令,此外还有击鼓传花、手势令、旗幡令、小酒令等等,其花样之新,门类之多都达到了空前水平,在文人雅士中十分流行 。
宋代酒令由雅趋俗,俗中见雅,比唐代酒令有了更广泛的基础 。
元代以膈,随着通俗文学的发展,酒令从士大夫、文人雅士及富豪之家的酒宴之间普及到民间建党百姓之家 。
明清时代,酒令进入颠峰状态,其品种之多,内容之丰富,都有前代酒令所不能比拟的 。
凡人间事物、花草虫鱼、经史典故、风俗习惯、时令节气、唐诗宁词、小说俗语等等,无一不可入令 。
而且这时候的酒令向着系统化、理论化的方向发展,日臻完善,专著颇丰 。
特别是文学酒令几乎运用了所有的修辞手段,雅令在娴熟中见经纶,俗令在随意中显风采 。
而且行令气氛宽松,不行苛令,行令只为劝酒,饮酒只为行乐 。
酒令是我国酒文化中戛戛独造的一朵别有风姿的奇葩,它是劝酒行为的文明化和艺术化 。
今天,我们掌握酒令的有关知识,并把它适当地应用到饮酒活动当中,可以调节气氛,增添乐趣,陶情冶情,增进智力,提高饮酒的文明程度 。
何叔衡等编著的《古今酒令大观》把酒令分为字词令、诗语令、花鸟鱼虫令、骰令、拳令、通令、筹令等七类 。
为了论述的方便,笔者赞成王守国在《酒文化中的中国人》一书中的见解,把酒令分为大众酒令和文人酒令两大类 。
大众酒令更具实用性,文人酒令更具艺术性 。
二 大众酒令 大众酒令以通俗易懂、简单易学特色,不管文化水平高低都能很快地操作运用,在威信宴席上都占有压倒优势 。
大众酒令主要有以下十种形式: 1、骰令 。
骰(亦称“色子”)令是古人常用的酒令之一 。
有时用一格骰子,最多可达六枚,依令限数,因人、因时而定 。
此令简单快捷,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不需要什么技巧,全凭运气,特别受豪饮者欢迎 。
骰令各目繁多,主要有猜点令、六顺令、卖酒令等 。
2、猜物 。
把某物藏起来,使在席之人猜测其所茂之处 。
猜中者胜,猜错者饮 。
主要有茂钩、猜枚(又称猜 拳)、猜花等 。
3、指掌令 。
以指为戏,故称指掌令,主要有五行生克令、一官搬家讼、抬桥令、石头令剪子布令(此为日本拳)、大小葫芦令、拳(又称猜拳、拇戏)、打更放炮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