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反复与复沓、叠句的区别是什么?

这三者的区别是:
1、使用方式不同:反复是让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在诗句中多次重复使用,复沓是让一个句式在诗歌中多次重复使用,叠句是让诗歌小节的最后一句话在下一小节的第一句话出现 。
2、表达效果不同:反复通过一个句子货一个词语的多次出现进而突出作者的某种情感;复沓通过句式的重复使用使得作者的情感如同潮汐般,层次分明;叠句通过让诗歌小节首尾相溶,使得诗歌更具整体感 。
3、性质不同: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而复沓、叠句都是一种艺术手法,不属于修辞 。
详细解释如下:
一、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
例如:
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双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诗歌中反复与复沓、叠句的区别是什么?】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在这首诗的这一截取部分一连反复使用了六个“她含着笑”,突出了诗歌所歌颂人物的人物特征与精神面貌,使无私的大堰河形象跃然纸上 。
诗歌中反复与复沓、叠句的区别是什么?

二、复沓
复沓,又叫复唱,语出:《庄子·田子方》,可以这么理解,就是不断使用相同的句式组合成“句子潮汐”,使得文章情感如潮汐一样一浪又一浪,浪浪相叠,从而分清文章层次,加强节奏,突出作者绵绵不绝的情感 。
例如: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蒹葭》中全诗都是采用上述句式,连续三个句式构成了复沓手法,将诗中男子对心上人的绵绵不绝的思念表达的淋漓尽致 。
诗歌中反复与复沓、叠句的区别是什么?

三、叠句
在一定间隔(如一段歌曲末尾的副歌) 之后重复的歌曲或赞美诗的一部分 (chorus) 。诗或歌的叠句,尤指在每节诗歌后重复的诗句叠句的音乐配曲 (refrain reiterative sentence)
诗歌中反复与复沓、叠句的区别是什么?

这个修辞用一个童谣“萝卜蹲”来完美解释,童谣萝卜蹲是这样的:“萝卜蹲,萝卜蹲,萝卜蹲完西瓜蹲,西瓜蹲,西瓜蹲,西瓜蹲完苹果蹲,苹果蹲,苹果蹲,苹果蹲完……”
例子中,几句一样的话叠加在一起,就是叠句 。
参考资料:
反复-百度百科
复沓-百度百科
叠句-百度百科

诗经中,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何作用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
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 。
重章叠句,层层推进,这是《诗经》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现方法 。
诗中还巧妙的运用了如“苍苍”,“、凄凄”,使全文声情兼备 。
诗歌中反复与复沓、叠句的区别是什么?

用唐诗宋词的形式做诗 1. 《相思》——【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译文:鲜红浑圆的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开的季节,不知又生出多少?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集,小小红豆引人相思 。
2.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3. 《春词》——【唐】刘禹锡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
译文:浓妆艳抹打扮一新下红楼,深深庭院春光虽好只添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