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古诗词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 三 )


从学的方面看 , 学生只停留于翻译背诵的层面上 , 而缺少对古诗文的鉴赏兴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
再加上学生学业压力非常大 , 作业任务非常繁重 , 这使得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的欣赏诗歌 , 古典诗词及其相关知识的积累就显得薄弱甚至很贫瘠 。
还有 , 当前的考查模式难度较大 , 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巧经常让她们在面对考题时茫然失措、抓耳挠腮 , 他们很难从古典诗词的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 当然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前进的动力 。
因此 , 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古诗文并将它发扬光大 , 就得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古诗文之中的美 , 培养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便是当务之急了 , 让学生在鉴赏中发现中国古文化语言的无穷魅力 , 喜欢上它并传承下去 。
如何提高学生的鉴赏兴趣和鉴赏能力呢?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 , 所以 , 课堂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主阵地 。
但是 ,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 , 课堂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
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 , 存在以下具体的问题:1.学生基础薄弱 , 文学积淀匮乏 。
字词理解有困难 , 不能很好地读懂意思;表达能力欠缺 , 将自己的理解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联想思维差欠缺 , 进入意境较难;对基本手法掌握不好 , 分析不出其效果;尤其以后两种最为明显 。
2.课堂视野狭窄 , 教师很少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系统性的引导、培养 。
就笔者所观摩的诸多课例来看 , 教师普遍重视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 , 而忽略形象思维的发展 , 表现为注重对作品内容作理性的分析、概括 , 而缺乏对语言情味、意蕴的挖掘 , 对具体形象的感知 , 以及对作品情感因素、审美因素的体味 。
文化底蕴的迅速流失 , 使最具教育意义、最具感染力、最有文化艺术性的文学课变成枯燥乏味的干巴巴的技术课 。
针对以上问题 , 我们以自己的课堂为实验田 , 从朗诵、思维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 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 在深入把握文学鉴赏中思维活动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 , 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 强化学生形象思维的训练 , 希望对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素养有所帮助 。
一、诵读——涵永功夫兴味长 古诗学习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 它的起点是朗读背诵 , 反复吟诵 , 品赏韵味 。
吟咏随诗人的感情而出 , 吟咏同时又生发着诗人的感情 , 声情相随 , 声情相生 , 而最后的作品则是诗人声与情的文字记录 。
那么 , 读者在阅读时则可通过吟诵揣摩诗人的声气口吻 , 通过声音达到自己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相互交流的境界 。
因此 , 吟咏是阅读欣赏诗歌的有效方法之一 。
有效的朗诵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 , 更可以让学生在朗朗读书声中顺着文字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
有效 , 就需要必要的指导 , 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朗诵方法 , 从而提高鉴赏水平 。
朱熹说:“大抵观书 , 先须熟读 , 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 , 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 然后可以得尔 。
”所以 , 读诗 , 首先要熟读 , 就是披文以入情 , 表情以达意 。
课文内容入于眼 , 出于口 , 闻于耳 , 记于心 , 多方感知 。
古人云:“诗缘情” , “情动而辞发” 。
没有感情的朗诵肯定是不成功的 。
朗读课文以至于成诵 , 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
诵“同是天涯沦落人 , 相逢何必曾相识” , 生同病相怜人世一叹;诵“此情
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古人云:“诗者天地之心 , 君德之祖 , 百福之宗 , 万物之户 。
”由此可见 , 鉴赏诗词不仅增加修养和德行 , 而且有触类旁通的借鉴功能 。
作为“诗的国度” , 关于古诗词的学习与传承历来为华夏民族所重视、青睐和推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