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林黛玉写的诗......|要全的~ 谢谢~( 六 )


西施的病态 , 也是千古文人所传颂的美 , 这句写出了黛玉的美是一种娇弱之美 。
扩展资料 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春年少 , 有共同的理想志趣和叛逆精神而慢慢发展成爱情 。
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 , 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带有奇幻元素的罗曼蒂克色彩 , 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 。
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 , 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 , 思想上的忠叛之争 , 婚姻上的金木之争 , 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
无奈在封建礼教压迫下 , 林黛玉受尽"风刀霜剑严相逼"之苦 , 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
...
描写林黛玉的性格的诗句 由林黛玉的性格与诗词说起 2008-08-13 01:14:47| 分类: 悼红轩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在《红楼梦》一书中 , 宝钗、黛玉无疑是最为主要的角色 , 在太虚幻境“薄命司”大橱里所贮藏的“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中 , 她二人属于“金陵十二钗正册” , 且并列首位 。
而在宝、黛之间 , 宝钗似又带有某些陪衬性质 , 成为“木石前盟”的积极颠覆者 。
若将《红楼梦》看作单纯的爱情悲剧的话——依照“好了歌” , 应是空诸一切——“木石前盟”是要过于“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空房独守 , 而林黛玉却因此丧了命 。
林黛玉既是如此重要 , 她受到的关注当然是空前的 。
但至今为止 , 在《红楼梦》之外的演绎中 , 林黛玉总是给人以尖酸刻薄的印象 , 或者突出她精神上的不够健全 。
更明确一点说 , 就是过于强调了她“蛾眉善妒”的一面 。
而从实际的情形看 , 这种“突出”是不恰当的 。
在林黛玉的人格设计中 , 虽有“还泪”之说 , 但这个“还泪”最终仍然要落实到现实生活里 , 否则 , 就会有“泪出无名”的嫌疑了 。
从书中的描述看 , 林黛玉的忧郁性格是有着深厚的现实依据的 。
贾雨村因贪贿落职后 , 于林府教馆 , 沦为西宾 , 他所教的学生就是林黛玉 。
黛玉天资聪慧 , 不幸早年丧母 , 这是她忧郁性格所以形成的最为主要的原因 。
其次 , 因黛玉之父林如海“命中无子” , “今只有嫡妻贾氏 , 生得一女 , ……夫妻无子 , 故爱如珍宝;且又见她聪明清秀 , 便也欲使她读书识得几个字 , 不过假充养子之意 , 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
俗话说“人生识字忧患始” , 兼以黛玉的“聪明清秀” , 遂又养成多愁善感的性格 。
此外 , 母亲去世之后 , 林黛玉被接进贾府 , 后因林如海捐馆 , 遂在贾府定居 , 使得林黛玉常有寄人篱下之感 , 因此 , “步步留心 , 时时在意 , 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 , 多行一步路 , 生恐被人耻笑了她去” 。
原本多愁善感的性格加上寄人篱下的现状 , 林黛玉敏感而又自尊 , 从而给人孤高自负、落落寡合的印象 。
之后 , 因宝钗的介入 , 林黛玉于情感上又生危机 , 在对宝玉的求全责备中 , 自怨自艾 , 常生悲感 , “还泪”也就顺理成章 。
结合以上所论 , 林黛玉的人格倾向还是比较分明的 , 即忧郁、敏感、清高、孤傲 。
当然 , 一个人的性格与人格又并非是几个字就可以简单概括的 , 但就林黛玉来说 , 这几个方面应该是最主要的 。
为了突出黛玉这几个方面的性格特征 , 书中有很多细节性的刻画与描写 , 诸如黛玉的弱不禁风、好使小性 , 以及住所潇湘馆的清幽 , 等等 。
除此之外 , 最能反映林黛玉性格的就是她自己所作的几首应景诗词了 。
“葬花词”与《唐多令》表达了林黛玉忧郁、敏感的一面 , 而“海棠”与“菊花”诗则显示了她的清高与孤傲 。
“葬花词”是一首歌行体 , 据说源自唐代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 , 其词曰:洛阳城东桃李花 , 飞来飞去落谁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