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欣赏( 八 )


李清照南渡后诗词赏析 李清照南渡后的诗词很难找,度娘都回答得很模糊,我也只知道一首《声声慢》 。
至于翻译和解析太长了,你直接搜百度,我懒得打字 。
或者你要的话,说一声,我直接复制过来 。
作者思想感情就是,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如实的写出了个人的遭遇和心情,但在个人的惨况中又蕴含着亡国之恨,从而使作品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
李清照诗词及解析 《如梦令》选自《漱玉集》 。
原名《忆仙姿》,为后唐庄宗李存勖所作,因嫌其名不雅遂取尾句“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中的“如梦”得名 。
又名《宴桃园》,《不见》,《如意令》,《无梦令》,《比梅》等,有单双调 。
单调正体33字 。
双调66字 。
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 。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
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
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 。
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 。
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 。
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 。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 。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 。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
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婉约派代表人物,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
词牌格律中仄中平仄仄(韵),中仄中平平仄(韵) 。
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韵) 。
平仄,平仄(韵)(叠句),中仄中平平仄(韵) 。
《如梦令》李清照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今译: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迷醉那种快乐而不知道回来的路 。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但是却错误地划进了莲花塘的深处 。
怎样划出去,怎样划出去,抢着划呀,惊得这满滩的白鸥和白鹭,都飞起来了 。
注释:常:常常;时常 。
溪亭:临溪的亭子 。
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 。
沉醉:陶醉 。
回舟:乘船而归 。
兴尽:游兴得到满足 。
误:不小心 。
藕花:荷花 。
争:抢渡,加紧划船 。
滩:群 。
鸥鹭:水鸥和白鹭的总称 。
【赏析】这是一首忆昔词 。
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
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 。
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 。
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
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
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
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 。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
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
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
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饰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