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的诗歌( 九 )


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
盛唐时期,诗歌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 。
不论是五古、七古、乐府、歌行,还是近体诗,都呈现出特异的光彩 。
社会各方面的现实生活,都在诗人的笔下以各种体制和风格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
在诗歌高度发展的环境里,随着城市经济的繁盛和燕乐的流行,唐代还兴起了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词 。
现传最早的唐代民间词是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题材广泛,作者众多,但艺术上还比较粗糙 。
宋词从唐诗发展而来,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宋代演为许多中调和慢词,在曲折动宕、开阖变化之中,使情景紧密交融,其细致、具体、微妙处,有的甚至胜于唐诗 。
其次,宋词又长于比兴,多以微妙而细致的比兴手法,藉景物表达内心复杂隐幽的感情,感人至深 。
宋词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虽沿袭五代的传统,以抒发感情、性灵为主,形成“诗庄词媚”的分野,以婉约为宗,但后来由于时代生活的变化,题材的扩大,艺术个性得到重视,艺术手法渐趋多样,故使宋词风格在婉约与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高旷清雄、典雅精工、骚雅清劲、密丽险涩等多种风格 。
赢得了与唐诗并称“一代之文学”的地位 。
总之,宋词虽被称为“诗余”,但创调数百,列体盈千,不仅反映了较广阔的生活,更是抒情文学的精品,其成就与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 。
可以说,词兴于唐,繁衍于五代,大盛于两宋 。
宋朝时期,当时契丹族和党项族在与宋人的长期交往中逐渐接受了汉族的封建文化,但尚未产生成就较高的诗、词作家,作品数量也不多 。
由女真族建立的金,则继承了北宋的诗歌成就而自具面目。
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 。
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 。
除了咏唱时的伴奏乐器不同以外,在语言上更加接近口语 。
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 。
如张养浩的《闲居三首之一》“昨朝杨柳依依...
关于描写环境优美的诗歌 环境描写(农村、雪景、芦苇)精彩语段: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 。
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 。
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
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 。
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 。
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一九三七年春夏两季,翼中平原大旱 。
五月,滹沱河底晒干了,热风卷着黄沙,吹干河滩上蔓延生长的红色的水柳 。
三棱草和别的杂色的小花,在夜间开放,白天就枯焦 。
农民们说:不要看眼下这么旱,定然是个水涝之年 。
可是一直到六月初,还没落下透雨,从北平、保定一带回家歇伏的买卖人,把日本侵略华北的消息带到乡村 。
河北子午镇的农民,中午躺在村北大堤埝的树荫凉里歇晌 。
在堤埝拐角一棵大榆树下面,有两个年轻的妇女,对着怀纺线 。
从她们的长相和穿着上看,全好像姐妹俩,小的十六七岁,大的也不过二十七八 。
姐姐脸儿有些黄瘦,眉眼带些愁苦;可是,过多的希望,过早的热情,已经在妹妹的神情举动里,充分的流露出来 。
她们头顶的树叶纹丝不动,知了叫的焦躁刺耳,沙沙的粘虫屎,掉到地面上来 。
远处有一辆小轿车,在高的矮的、黄的绿的庄稼中间,红色的托泥和车脚一闪一闪 。
两个乌头大骡子,在中午燥热的太阳光里,甩着尾巴跑着 。
“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
”接着,具体写柳树、松柏具有特色的雪后景致 。
先写静态美:“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
”再写动态美:“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
” 不经意间,窗外已飘起了雪花,姗姗来迟的雪密密匝匝,在灰暗的天空中急速地落向地面,凌空划过无数道孤线,随风旋转、飞舞,犹如从天而降的柳絮,一时间弥漫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