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鼏宅禹迹》读后感1000字( 二 )
●作者明确表明了自己的“信古”立场,广泛摘引各类文献而鲜少深入论证可信度如何就不奇怪了 。“疑罪从无”本身也是一种先入为主(换句话说,和作者鄙薄的盲目怀疑本质上是一回事),而作者有意回避了自身的认知局限性 。将本书视为关于夏文化研究的一本资料汇编比较好,重点相对齐备,可以帮助读者对现在的夏文化研究方法和框架有大致的了解 。
【《鼏宅禹迹》读后感1000字】●附录的价值高一些 。
《鼏宅禹迹》读后感(一):鼏宅禹迹
对河南龙山文化(虽然我不同意这个概念)颇有梳理之功,将各主要遗址介绍得明明白白(有否堆砌文字之嫌?),并用统计学数据来论证遗址的归属(虽然我觉得这个统计可能会有问题),作者用力堪称至深 。2019年二里头博物馆开馆,名“二里头夏都博物馆”,导致二里头和夏又火了一把,此书对于了解二里头和夏应是一本入门必读书 。但我对作者拿考古材料和传世文献相印证有些不认同,我认可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联想过多怕会有张冠李戴之虞 。即便二里头遗址极有可能是夏朝的都城,但现在还没有百分百强有力的证据,我还是保留下我的疑问 。关于夏朝族属,与陶寺族属、石峁族属之关系,作者没有做说明,陶寺遗址之废弃,与夏有无关系、与石峁有无关系,作者也未曾着墨,等待作者给出进一步解释 。总而言之,本书是一本不错的关于考古与历史的书,我从中也吸收不少营养,感谢作者!
《鼏宅禹迹》读后感(二):一点想法
以不知为有,也许才是一种“罪恶”吧?不立一真,惟穷流变,这句话的意思不是否认真实的客观存在,只是认为在我们尚未确证之前不要下断言,先探讨史料的形成与变迁过程 。夏文化存不存在呢,如果脱离文献,我想说夏文化是存在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考古学上是有那么一个文化的,你可以定名它为夏,但能不能对应文献中的“夏”才是更主要的问题 。我没有否定存在一个先于商的早期文明,只是觉得是不是文献中的“夏”,实在是需要更充分的证据啊 。文字证据并非万能,二重证据法对于考古不一定适用,“都邑推定法”未必合适,这我都赞同,但考古学的阐释与古史重建实在不是那么容易就打通的 。如果旨在于历史语境下讨论考古,那么就要按照历史学对待史料的方式去对待考古资料,考古资料本身的时间空间定位将变得非常重要,如果不能与文献对应,将很难有强的说服力 。孙老师的问题在于挑战了传统考古学对于文明的界定方式,但历史学的方法也没有运用好 。
《鼏宅禹迹》读后感(三):一半一半
先说句题外话,前两周在一次课题讨论会上第一次见到孙老师 。比我想象中的要年轻许多(可能雷兴山老师的满头白发让我对考古的老师们形成了刻板的印象,hhh) 。彼时还在读这本书(从寒假开始读……),书没读完先见到作者,这种感觉很奇妙 。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